AI导读:

本文探讨了如何推动微短剧高质量发展,包括走精品化创作路线、主流媒体赋能、专业评测引导以及促进中国文化“出海”等方面,旨在提升微短剧的内容质量和市场潜力。

当前,微短剧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文艺形态,正以蓬勃的活力和巨大的潜力引领着网络文化的新风尚。如何推动微短剧的高质量发展,并激发其正向溢出效应,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本期,我们特刊发三位专业人士的稿件,共同探讨这一话题。

——编者

推动微短剧走精品化创作路线,是提升其内容质量的关键。以江苏苏州为例,凭借刺绣、昆曲、评弹等丰富的文化元素,以及古街、园林等独特的地域风貌,苏州微短剧在内容创作上拥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微短剧《一梦枕星河》通过“短平快”的叙事方式和轻量化传播优势,成功展现了苏州的魅力,带动了文旅消费,实现了传播声量向发展能量的转化。这充分证明了坚持内容为王、走精品化创作路线的重要性。

主流媒体进入微短剧领域,不仅为行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也丰富了自身的业务形态。通过“微短剧+文旅”、“微短剧+非遗传承”等创新模式,主流媒体可以进一步拓展微短剧的发展空间,实现相互赋能。同时,这也为微短剧的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灵感来源。

为了引导微短剧行业的健康发展,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构建了微短剧传播与应用评测体系“繁星指数”。该体系从价值取向、审美取向、认知取向等多个维度出发,全面客观地展现微短剧在内容创新、技术应用、市场拓展等方面的突破和成效。通过专业化评测和创作指导,可以有效解决微短剧领域存在的题材同质化、剧情套路化、人设模式化等问题,推动行业向专业化、精品化方向发展。

微短剧不仅在国内市场受到广泛关注,还逐渐成为中国文化“出海”的新增长极。陕西西安的微短剧产业快速崛起,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创设微短剧单元,启动了“青连丝路——丝绸之路国际青年影像交流计划”,旨在通过微短剧这一载体增进国际青年群体的交流互动,讲好中国故事、丝路故事。此外,高校也应积极参与微短剧的研究和创作工作,发挥科研优势,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优质的学术科研成果赋能微短剧创作和“出海”传播。

高品质的微短剧如点点繁星,虽然单个星光微弱,但汇聚起来却能照亮整个夜空。它们有潜力成为国际传播舞台上的“轻骑兵”,助力呈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