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保新政实施引发支取热潮,专家解读个人账户改革方向
AI导读:
北京医保局发布新政,规定9月1日起医保个人账户资金实行专款专用,引发市民支取热潮。专家解读个人账户改革方向,包括定向使用、门诊共济等措施,旨在完善医疗保障制度,提高医保待遇水平。
近日,北京医保局发布的《关于调整本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有关政策的通知》引起了广泛关注。该通知规定,自2022年9月1日起,北京市医保个人账户资金将实行专款专用,参保人员不可再自由支取。此消息一出,线上线下均出现了支取医保账户资金的热潮,不少市民担心今后无法提取已到账的医保资金。
8月19日,记者走访了北京银行国贸附近的一家网点,发现办理医保余额转出业务的人已经排起了长队,甚至排到了营业厅外。据网友反馈,北京银行在北京的其他网点也同样热闹。银行现场工作人员表示,由于人数众多,目前可能需要排队40分钟左右才能办理业务。
然而,实际上,市民们的担忧是多余的。根据《通知》规定,“2022年9月1日前已分配的个人账户资金仍可支取。”同时,北京银行有关负责人也明确表示,“已打入医保存折内的资金,属于参保人个人所有,参保人不用担心医保存折内资金无法支取,更不必着急到营业网点排队取款。”
尽管银行工作人员和负责人都进行了解释,但现场仍有不少市民表示担忧。有人担心万一以后取不出来怎么办,有人则表示之前一直没有提取过,现在突然看到新闻说9月1号以后就不能支取了,就想着抓紧时间把这笔钱取出来。还有人表示,自己之前并没有把医保账户关联到银行卡,所以着急来银行办卡并关联医保账户以便取款。
针对市民们的担忧和误解,北京银行工作人员进行了耐心解释。他们表示,只要是9月1日前打入账户的医保资金,随时都可以取出来。9月1日之后医保个人账户资金不再打入医保存折,但医保存折仍可作为参保绑定的委托代发银行账户,用于手工报销、二次报销等资金入账。同时,北京银行也发布了《致北京市个人医保存折客户的一封信》,进一步明确了相关政策。
此次北京医保新政的变化较大,包括个人账户资金定向使用、门诊共济等几大方向。其中,个人账户资金实行记账管理、定向使用是此次改革的一大亮点。这意味着参保人员不可再自由支取个人账户资金,而是主要用于支付参保职工本人在定点医疗机构或定点零售药店发生的医药费用。不过,9月1日前已划入医保专用存折中的个人账户资金,参保人员今后仍可随时取现使用。
此外,新政还规定了门诊待遇不设封顶线、大病起付线降至30404元等措施。这些措施旨在通过个人账户资金的逐步积累形成医疗储备金,解决个人和家庭成员的医疗费用负担;同时,通过家庭成员共济使用个人账户资金减轻家庭现金支付负担。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改革还明确了参保人员的配偶、父母、子女在定点医转机构或定点零售药店使用参保人员个人账户时的相关规定。他们应先使用完本人个人账户资金,再按备案顺序使用他人个人账户资金。备案成功后,自2022年12月1日起即可共济使用个人账户资金。
总的来说,北京医保新政的实施旨在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障制度,提高医保待遇水平。虽然新政引起了一定的误解和担忧,但通过相关部门的解释和宣传以及市民们的逐渐了解,相信这一政策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参保人员。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