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抗新冠病毒药物VV116临床研究发布:缩短奥密克戎感染者核酸转阴时间
AI导读:
国产抗新冠病毒药物VV116在中国奥密克戎感染受试者中的首个临床研究发布,结果显示在首次核酸检测阳性5日内使用VV116可显著缩短核酸转阴时间,且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该研究为国产抗新冠病毒药物的研发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持。
据“华山感染”最新消息,由中国科学家研发的口服小分子抗新冠病毒药物VV116,在中国奥密克戎感染受试者中的首个临床研究结果已正式发布。该研究成果于2022年5月18日发表在权威杂志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s上,标志着国产抗新冠病毒药物在奥密克戎感染者临床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此次研究由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上海市传染病与生物安全应急响应重点实验室、华山感染张文宏教授团队与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范小红教授团队、临港实验室共同合作完成。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沈银忠教授担任文章第一作者,张文宏教授与范小红教授则为共同通讯作者。研究团队通过一项开放性、前瞻性队列研究,评估了VV116对非重症奥密克戎感染患者核酸转阴时间的影响。
研究数据显示,在首次核酸检测阳性5日内使用VV116的奥密克戎感染患者,其核酸转阴时间显著缩短至8.56天,相较于对照组的11.13天,具有明显的优势。对于有症状的患者,在本研究的用药时间范围内(首次核酸阳性2-10天)给予VV116,同样可以观察到核酸转阴时间的缩短。在药物安全性方面,使用了VV116的患者中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进一步验证了其良好的安全性。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本研究在轻症患者中取得了积极结果,但由于样本量有限,所有受试者均未发展为重症或危重症,因此未能收集到足够多的数据进一步分析VV116是否对于奥密克戎感染重症化具有预防作用。这一局限性也为未来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展望未来,随着国内多项抗病毒药物的II-III期研究的开展,以及华山感染团队参与的Paxlovid和VV116的“头对头”临床对照研究的进行,我们有望获得更多关于这些药物在临床恢复时间、临床重症预防及死亡率降低方面的具体数据。这将为进一步评估国产抗新冠病毒药物的临床价值,以及为保护重症和死亡高风险人群提供更多可行方案奠定坚实基础。

此次VV116临床研究结果的发布,不仅展示了国产抗新冠病毒药物的研发实力,也为全球抗击新冠疫情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我们期待未来能有更多国产抗新冠病毒药物涌现,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内容经整理优化,以符合SEO要求及网站发布标准)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