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行业内卷加剧:固收首席聊天记录曝光引发热议
AI导读:
清明节假期期间,某券商固收首席分析师对员工打鸡血式的聊天记录曝光,引发金融圈热议。聊天记录揭示了行业内卷现象严重,券商分析师为了派点拼尽全力。同时,被点名的券商首席进行隔空回应,强调做对客户有增值的研究才是正道。事件还引发了券商对于职业素养和内部信息保密的反思。
在清明节假期的尾声,券商行业的一则重磅消息震惊了整个金融圈。某知名券商的固收首席分析师在内部训话中的聊天记录被广泛传播,其言辞之激烈,直指行业内多家券商的固收首席分析师,引发了一场隔空对决。
这份聊天记录迅速成为金融行业热议的话题,不仅被业内人士频繁提及,甚至被部分券商采纳为内部学习材料,用以激励员工。
沪上一位券商分析人士感慨道:“这份聊天记录深刻揭示了当前行业的现状,券商分析师为了争取派点(即研究机构为基金等买方客户提供研究报告等服务所获得的分仓佣金收入),竞争异常激烈,行业内卷现象愈发严重。”
鸡血式激励引发关注
聊天记录中,该固收首席分析师对员工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我每天要求自己发10条以上朋友圈,微信群、QQ群转发更是家常便饭,直到微信限流为止。你们每个人都要成为一个小团队,带领实习生冲锋陷阵,冲不了就主动辞职。我对你们的考核就是,每个人都要做到行业顶尖。”
这番言论迅速在网络上发酵,4月5日,该聊天记录成为金融圈的热门话题,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券商首席隔空回应
有趣的是,聊天记录中被点名的几位券商首席之一,在朋友圈进行了隔空回应。他强调,当前市场并不缺乏信息,更重要的是提供对客户有增值的研究。他指出,勤奋是基本条件,但精力应花在刀刃上,仅靠刷脸、刷屏制造噪音,对客户并无实际意义,也不利于自己冷静理性看待市场。长期来看,沉下心来做有价值的研究才是正道。
行业内卷现象剖析
这份聊天记录的曝光,再次将行业内卷现象推向风口浪尖。深圳某券商分析人士指出,金融工作者的日子并不好过,研究所行业同样面临内卷压力。当前市场流量为王,有流量的关注度高,无流量的则逐渐被边缘化。作为卖方的研究所也不例外,分析师往往根据客户喜好进行研究,而非基于客观判断,导致研究逐渐沦为服务型机构。
沪上另一位券商分析人士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这份聊天记录揭示了行业现状,券商分析师为了派点拼尽全力,内卷现象愈发严重。派点是团队生存的根本,但过度追求流量和派点,可能导致研究失去客观性和价值。”
此外,该事件还引发了券商对于职业素养和内部信息保密的反思。涉事券商随后发出通知,要求员工提高职业素养,加强内部信息保密工作,并将信息外传的同事主动认错改正。
数据显示,近年来证券公司研究分仓佣金收入持续增长,从2018年的68.39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137.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41.95%。而在2021年,券商分仓佣金收入更是超过220亿元。这进一步凸显了研究所在券商业务中的重要性,也加剧了行业内卷现象。
随着证券行业的快速发展和业务生态的深刻变化,对券商的投资研究和主动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所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成为中小券商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环节。然而,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研究的客观性和价值,仍是券商需要深思的问题。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