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明确带量采购政策制定与医用耗材使用规范两大亮点,提出制定15项关键政策文件,推动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加强医院管理,预计第二批带量采购将于9月底前启动,高值耗材行业集中度将提升。

6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该文件聚焦于带量采购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以及医用耗材使用的规范化管理,标志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迈入新阶段。

《任务》明确指出,需在9月底前完成制定以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为核心的政策文件,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业内专家预测,第二批带量采购有望在9月底前正式启动,政策实施后,带量采购模式或将全面推广。

2019年度共计划制定15项关键政策文件

《任务》详细规划了两大方面重点工作。首要任务是制定并发布15项关键政策文件,同时明确了各项文件的时间节点及责任部门。具体包括:

6月底前需完成的文件:涵盖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行动规划(2019—2030年)、组织实施和考核方案;促进社会办医健康规范发展的政策;以及鼓励仿制药生产的药品目录。

8月底前需完成的文件:制定进一步规范医用耗材使用的政策。

9月底前需完成的文件:包括以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为突破口的医改政策、医疗机构用药管理办法、互联网诊疗收费和医保支付政策、深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指导意见、以及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

11月底前需完成的文件:涉及二级及以下公立医疗机构绩效考核办法、加强医生队伍管理办法、以及医疗联合体管理办法。

12月底前需完成的文件:包括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指导性文件、改进职工医保个人账户政策、以及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管条例。

第二大任务是推动落实21项具体工作,旨在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并加强医院管理。其中,解决看病难方面,提出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有序发展医联体、深化“放管服”改革、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等多项措施。解决看病贵方面,则提出推进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高值医用耗材改革、巩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等。

北京鼎臣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史立臣指出,《任务》中明确的15项政策文件及其责任部门,有助于政策的落地实施。特别是鼓励仿制药生产的药品目录等政策,将有助于药品研发和供应,减轻患者和医保支付压力。

第二批带量采购有望9月底前启动

带量采购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成为《任务》的一大亮点。根据《任务》要求,9月底前需完成以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为核心的医改政策文件制定。在推动落实方面,《任务》提出扎实推进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加强中标药品质量监测、试点地区公立医疗机构优先使用及回款等工作。史立臣表示,国家已明确集中采购的重要性,预计药品集中采购的推动速度将加快。

去年底推出的首批“4+7”带量采购政策,自今年3月底在试点城市实施后成效显著。国家医保局数据显示,首批带量采购政策已全面执行,11座试点城市25种中选品种的采购总量达4.38亿片/支,完成约定采购总量的27.31%。

平安证券分析认为,从试点城市带量采购政策细则来看,医保预付、医院采购量限定及回款等问题基本得到落实,中标药品采购量超预期。

史立臣指出,第二批带量采购有望在政策制定前启动,政策制定后或将全面推广。兴业证券认为,第二批带量采购的推出具有必要性,政策走向温和理性,未来全国范围内不太可能独家供货。

高值耗材行业集中度将提升

医用耗材使用的规范化管理成为《任务》的另一大亮点。为推动落实该工作,《任务》提出制定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系统规则,逐步统一全国医保高值医用耗材分类与编码,对高值医用耗材进行重点治理,改革完善采购政策。

同时,取消公立医疗机构医用耗材加成,完善补偿政策,解决公立医疗机构取消加成后的收入补偿问题。券商医药行业分析师表示,文件要求与近日深改组第八次会议对高值医用耗材的使用要求相吻合。

5月29日,中央深改委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治理高值医用耗材的改革方案》,提出理顺高值医用耗材价格体系,完善全流程监督管理,推动形成质量可靠、流通快捷、价格合理、使用规范的治理格局。

东兴证券认为,高值耗材已成为患者及医保的负担。近年来,随着药品降价及医药占比控制,药品占医疗费用比例逐年下降,但医用耗材尤其是高值耗材快速增加。长期以来,医用耗材的流通和使用缺乏规范管理,导致商业贿赂、重复滥用等问题。中信证券认为,在政策引导下,高值耗材行业有望进一步降低终端价格、去渠道水分,中长期有利于进口替代和行业集中度提升。

相关报道>>>

2019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任务明确

中央多次提及国家带量采购:上市药企面临大转型

“4+7”带量采购落地跟踪调查:药价倒逼效应显现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