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数量突破万家,梯度培育体系显成效
AI导读:
北京市经信局披露,目前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数量达到1019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达到1035家。近年来,北京市构建了梯度培育格局,推动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的创新发展体系。今年将继续聚焦高精尖产业体系,新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0家。
新华社北京1月24日电(记者阳娜)近日,北京市经信局在经济运行新闻发布会上揭晓了一组令人瞩目的数据: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总数已攀升至10199家,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更是达到了1035家,彰显了北京市在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方面的显著成效。
近年来,北京市精心布局,构建了多层次的梯度培育体系,从“创新型中小企业”到“市级专精特新”,再到“国家级‘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乃至“隐形冠军”,每一步都旨在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推动形成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生态雨林”式创新生态。
北京市经信局中小企业处处长杨靖国详细介绍道,这些专精特新企业大多在各自细分领域深耕多年,练就了一身“独门绝技”,在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为值得一提的是,约四成的企业已前瞻性地布局未来产业新领域,超七成企业与产业链上的龙头企业形成了紧密的配套合作关系,共同推动着产业的升级与发展。
展望未来,杨靖国表示:“今年,我们将继续聚焦高精尖产业体系,进一步强化优质中小企业的梯度培育工作,通过‘选种’和‘育苗’,遴选出一批能够引领新型工业化、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优质企业。我们的目标是,新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0家。”
为推动这些专精特新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北京市今年将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其中,通过财政资金奖补方式实施“三新一强”项目,旨在支持企业打造新动能、攻克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同时,北京市还将优化中小企业发展资金政策“工具箱”,比如提高创新型企业贴息比例至40%,倍增入板企业融资奖励金额,以吸引更多专精特新企业入驻专板,并计划突破1000家。此外,通过服务券和资金补贴,扩展适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产品的应用场景,促进规模化推广。北京市还将持续加强未来产业育新基地建设,培育一批面向未来产业方向的专精特新企业,为北京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文章来源:新华社)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