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绿色金融助力低碳转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AI导读:
甘肃省在中国人民银行甘肃省分行的引导下,通过绿色金融持续推动低碳转型,提升经济高质量发展。2024年末,绿色贷款余额显著增长,清洁能源产业贷款余额激增。同时,甘肃省在金融创新、绿色矿山建设、气候投融资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为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中新网兰州1月24日电(戴文昌)甘肃省正沿着绿色转型发展的道路,奋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24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甘肃省分行携手金融机构,聚焦甘肃省交通、水利、环保及新能源等关键基础设施领域,显著加大了贷款投放力度,通过绿色金融持续助力该省低碳转型,提升质效。
2024年甘肃省金融运行情况于24日正式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甘肃省绿色贷款余额已达4216.38亿元,同比增长14.7%,增速高出各项贷款9.2个百分点。其中,投向清洁能源产业的贷款余额更是高达1921.56亿元,较2020年末激增3.2倍,为甘肃省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注入了强大的金融动力。
绿色金融作为金融领域的“五篇大文章”之一,对甘肃省的绿色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据中国人民银行甘肃省分行金融研究处处长常晔介绍,2024年,该行联合甘肃省委金融办等7部门共同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实施意见》,旨在巩固绿色金融专项行动和绿色金融深化年活动的成果,推动甘肃省绿色金融向更深层次发展。
此外,该行还与甘肃省自然资源厅合作发布了《甘肃省绿色矿山建设投融资项目库入库指南》,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省级绿色矿山建设投融资项目库;并与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共同制定了全国首个省级层面的气候投融资政策,构建了全省气候投融资项目库。截至2024年末,已有17个气候投融资项目获得了58.16亿元的贷款支持。
在双碳目标的推动下,甘肃省金融在促进降碳减排和绿色发展方面被寄予厚望。常晔表示,兰州新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荣获“2024碳达峰碳中和绿色发展优秀案例”,同时,兰州新区“绿金通”综合服务平台也荣获了“中国改革2024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案例”。
甘肃省地处西北内陆,地域广阔,自然资源丰富。为充分发挥这一优势,中国人民银行甘肃省分行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服务,推出了“CCER开发+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核发”双挂钩贷款等全国首单类绿色金融、转型金融产品,为甘肃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了绿色底色。
2024年,该行还鼓励甘肃省内各市(州)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绿色金融创新试点。例如,天水市不断推进绿色项目和转型项目的更新与融资对接;张掖市则大力推动“林业碳汇质押+林权抵押”贷款业务的增量扩面;庆阳市成功落地了该省首笔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项目贷款,为能源产业的低碳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持。
为积极探索甘肃省新能源产业发展和金融支持的最优路径,甘肃省金融学会在全国率先设立了新能源金融专业委员会,进一步完善了绿色金融智库体系。通过整合职能部门、金融系统、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等多方资源,为甘肃省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展望未来,常晔表示,中国人民银行甘肃省分行将继续紧密围绕碳达峰碳中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引导金融机构加大绿色低碳项目的储备和融资支持,进一步提升绿色金融支持的可持续性和专业化水平,为甘肃省的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提供更高质量的金融服务。
(图片及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