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4年证券行业经历合并、降薪及裁员的风暴,券商人员流动情况备受瞩目。根据最新数据显示,证券行业人才流动呈现显著波动性,从业人数净流出近2万人,重回五年前水平。券商合并、降薪、裁员及降本增效等成为影响人员流动的主要因素。

在2024年证券行业经历合并、降薪及裁员的风暴中,券商人员流动情况备受瞩目。

根据Choice金融终端及中证协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证券行业人才流动呈现显著波动性。全年来看,从业总人数净流出19,637人,年底逼近33万大关。界面新闻分析发现,这一趋势主要由一般证券业务人员和证券经纪人的减少推动。

在合并、降薪、裁员及降本增效的大背景下,超过八成证券公司从业者人数同比减少。其中,中信证券、国信证券、广发证券等九家券商的从业人数净流出超过500人。

背后的原因主要源于近年来券商合并、重组消息的频传。受此影响,公司业务条线改革,员工心态不稳。

尤其是2024年以来,市场频传中金公司与中国银河证券合并的消息,中金公司内部员工表示担忧个人前途不明,纷纷寻求其他出路。

那么,券商从业人员队伍在逼近33万人的关口时,其流动情况究竟如何?哪些券商在萎缩?又有谁在扩张?

人才流动波动性显著,从业人数重回五年前水平

近年来,证券行业人才流动波动性显著。券商行业曾经历“跑马圈地”时代,各大券商不断招揽人才、增设分支机构,从业人数于2017年达到35万人的峰值。然而,自2018年起进入存量竞争阶段,从业人数逐渐回落。2020年6月跌至32.5万人,但同年下半年行业回暖,2023年底重回35万人,至2024年底又回落至33万人,整体跌回2019年水平。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券商领域共有330,100名从业者,相比年初减少19,637人,降幅达5.60%。

减员主要集中在一般证券业务人员和证券经纪人,分别减少207,343人和9,162人。此外,投资主办人、证券经纪业务营销人员也有小幅减员。

然而,尽管整体从业人数下降,分析师、投顾、保代三大专业业务线的从业人数却逆势增长。投资顾问人数增至80,236人,较年初增长4.19%;分析师人数超越5,000人大关,增员930人;保荐代表人也小幅增加168人。

当前券商各类别从业者规模依次为:一般证券业务人员(207,343人)、经纪业务总人数(28,134人)、投顾总人数(80,236人)、保代总人数(8,800人)、分析师总人数(5,566人)、投资主办人(447人)、证券经纪业务营销人员(291人)。

西部地区一中型券商所长表示,尽管面临收入压力,但证券行业分析师数量逆势增长,体现了券商应对市场变化的积极策略。公募降费等外部环境变化虽对券商研究所收入构成挑战,但市场对深度研究分析和专业投研服务的需求依然强劲。在此背景下,券商正积极扩充分析师团队,以更好地服务客户、争夺市场份额,并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

国信证券减员最猛,五家券商减员超五千人

在经历了前两年人员大幅增长后,2024年证券业从业人员数量呈现震荡下行趋势。到底谁在“瘦身”,谁在逆势扩张,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目前,“万人俱乐部”券商数量显著减少,仅剩下中信证券、中信建投、国泰君安、中国银河、广发证券五家,这一水平也重回2019年底的水平。而国信证券则跌出“万人俱乐部”,人员总数为9,924人。

2024年内,仅17家券商从业人员数量有所增长。其中,东方证券增员最多,达580人,主要因东方证券承销保荐全部划归母公司所致。此外,中信华南、中国银河证券等也有显著增员。

在增员占比方面,中信证券华南增长54.99%位居榜首,高华证券、麦高证券分别排在第二、三位。此外,申港证券、中邮证券等也增员均超3%。

然而,有104家券商从业人员呈净流出态势,占比超85%。其中,中信证券净流出1,388人位居榜首,国信证券(1,329人)、广发证券(1,125人)等净流出人数居前。

据知情人士透露,中信证券员工减少幅度较大,部分原因是员工划转到子公司。若此部分员工未纳入中信证券减员统计,国信证券实际减员人数可能多于中信证券。与此同时,国信证券减员比例超11%,在大型券商中占比较高。

在减员占比方面,华源证券、第一创业、五矿证券等减员比例居前。

为何今年从业人员出现显著减少?有中型券商中后台人士表示,由于行业大环境问题,今年券商整体释放的招聘需求比往年减少,而提出离职的人员在增加。

眺远营销咨询CEO高承远指出,证券行业从业人员总数持续下降,折射出行业正经历深刻生态变革。随着数字化转型加速,证券业务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传统人工密集型岗位的需求逐渐减少,从而导致从业人员数量下降。

经营战略与股权变动加剧人员流动

一直以来,证券行业人才流动现象较为普遍。近年来,不少公司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调整和优化,规范人才管理,同时也预示未来公司的发展趋势。

自2023年8月27日阶段性收紧IPO以来,券商投行业务受到较大影响。项目减少、收入持续下滑,如何应对紧缩的大环境成为各家券商的难题。投行从业人员面临供大于求的局面,裁员、降薪、转岗分流时有发生,进一步加剧了人员流出。

近期,有头部券商已正式实施降薪方案,投行条线中低职级员工的每月固定薪酬普遍下调。

与此同时,随着业务转型升级,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在提高,无法适应变化的从业人员将面临淘汰风险。

据界面新闻此前报道,中金公司计划削减境内外投行员工数量,减员将涉及考评不佳和主动离职的员工。此外,中信证券也对总部投行股权业务人员实施了调岗,旨在缓解IPO速度放缓带来的人员压力。

除上述头部券商外,还有因公司股权变动而产生人员流动的券商。例如,中金公司在投行净流出人数中排名前列。

华东地区一位资深金融猎头表示,当前挖角难度加大,主要原因是证券公司招聘需求下降很多,多家机构正在削减成本。

深圳某券商投行人士指出人员流失的两大原因:一是业务开展困难,加上合并重组背景,多家公司做业务减法,且业绩下滑;二是薪酬待遇下降,既与业务压力有关,也受到“限薪令”的影响。

对此,北方某中型券商中后台员工表示认同,并表示将继续观望市场,愿意接受薪酬调整以换取更舒适的工作环境。

当前环境下,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的职业流动已难现往年的溢价跳槽现象,薪酬待遇普遍呈现微涨或持平态势,部分情况下甚至出现下降。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