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地区汽车产业协同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AI导读:
川渝地区汽车产业协同发展,共同打造万亿级汽车产业集群。两地政府联合发布多项政策文件,推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重庆车企通过创新实现弯道超车,四川则在动力电池和清洁能源配套上展现强劲动力。两地共建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
每60秒,一辆崭新的新能源汽车便从重庆市渝北区的长安汽车数智工厂缓缓驶出,标志着川渝地区汽车制造业的蓬勃生机。据统计,目前全国每7台汽车中就有1台产自川渝地区,超过五分之一的动力电池实现了“川渝造”的标签。
汽车制造作为重庆市与四川省共同打造的主导产业,近年来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两地政府联合发布了《川渝汽车产业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工作方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实施方案》及《共建世界级先进汽车产业集群战略合作协议》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旨在全方位推动两地汽车产业的协同发展,共同迈向万亿级汽车产业集群的新高度。
据重庆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川渝两地汽车产业链的韧性已显著增强,目前两地已集聚了600余家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和近300家汽车相关软件企业,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3大系统、12大总成、56个部件均已实现全覆盖,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效应显著。
重庆车企紧抓时代机遇,通过持续创新实现弯道超车。长安汽车、赛力斯集团等整车制造企业,纷纷将目光投向新能源汽车领域,推出了涵盖纯电动、插电式、增程式、氢燃料、换电式等多种技术路线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形成了轻、重、客、微、轿全谱系的产品矩阵。
汽车制造领域展现出了“川渝造”产业协作的强大凝聚力。重庆在整车制造方面具备显著优势,而四川则在动力电池和清洁能源配套方面展现出强劲实力。长安汽车副总裁张法涛在接受采访时透露,长安汽车旗下多款车型的动力电池均采购自四川省宜宾市的动力电池生产企业。
宜宾市作为动力电池的主导产业之一,正全力打造全球一流的动力电池产业集群。截至目前,宜宾市已成功引进动力电池及配套项目120余个,构建起从原材料、组件到电芯、新能源整车、废旧电池回收的全产业链生态圈,为川渝地区汽车产业的协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在区域协调发展的大背景下,重庆充分利用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优势,积极推动“渝车出海”。据统计,2024年重庆汽车出口量达到47.7万辆,同比增长29.6%,产品远销全球164个国家和地区,展现出强劲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不断深入,两地汽车产业以强化产业协作、共建产业生态为实施路径,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目前,两地共建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为川渝地区乃至全国的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图片链接及相关信息已保留,未做删减或修改)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