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部门联合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迎新机遇
AI导读:
2025年1月,证监会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旨在通过提升入市比例、构建长周期考核机制等策略,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方案涉及商业保险资金增加入市体量、公募基金增大入市比例等关键举措,预计将为市场注入万亿级长期资金。
2025年1月23日,中国证监会携手四部门共同举办新闻发布会,深度解读并推介《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旨在通过提升入市比例、构建长周期考核机制及优化市场生态等多维度策略,为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中信证券资深分析师杨帆及团队指出,该方案若得以全面实施,预计入市资金规模或将突破万亿元大关。
▍核心事件概述:
此前一日,即2025年1月22日,经中央金融委员会批准,中央金融办联合证监会、财政部、人社部、人民银行及金融监管总局,正式颁布了《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次日,证监会等五部门即通过新闻发布会,详细阐述了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具体举措及其对资本市场发展的深远影响。
▍商业保险资金策略:
1)增量资金注入A股:方案明确提出,将鼓励大型国有保险公司自2025年起,每年将新增保费的30%投资于A股市场。若按新单保费口径计算,预计每年可为A股带来约3500亿元的长期资金支持。这一举措旨在通过扩大保险资金入市规模,增强资本市场的稳定性和流动性。
2)长期股票投资试点扩容:第二批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将于2025年上半年落地,规模不低于1000亿元,并计划逐步扩大。此试点项目旨在通过设立证券投资基金,引导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股市,首批试点已取得成功,第二批将在机制上更加灵活。
3)长周期考核机制:为减少短期市场波动对保险公司业绩的影响,方案提出对国有保险公司实施三年以上的长周期考核机制,降低当年净资产收益率的考核权重,提高三至五年周期指标的权重,以引导保险公司进行长期投资。
▍公募基金策略:
1)公募基金入市资金预测:根据测算,2025年公募基金整体新增入市资金约5800亿元,其中被动基金的发展将成为重要支撑。随着监管要求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每年至少增长10%,预计股票型ETF资产净值将大幅增长,推动被动管理产品的快速发展。
2)基金费率改革深化: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已进入第三阶段,重点规范销售环节收费。自2025年起,将进一步降低基金销售费率,以减轻投资者负担。此前,管理费和托管费已下调,交易佣金也得到有效控制,三阶段费率改革每年合计可为投资者节约约450亿元的费用。
▍市场生态优化:
方案继续强调提高投资者回报,并延续证监会此前发布的市值管理指引文件要求。尽管2024年上市公司分红和回购力度显著增强,但仍存在提升空间。方案提出加大股份回购增持再贷款工具的运用,以及扩大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操作,以进一步活跃市场。
此外,方案还允许公募基金、商业保险资金等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定增,为市场注入更多长期资金。
▍风险提示:
尽管方案前景看好,但仍需关注国内政策力度及推行效果、资本市场改革进度以及国内宏观经济复苏情况等因素可能带来的不确定性。
(文章来源:大河财立方,图片及链接信息保留原样,未做修改)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