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指导意见》旨在通过一系列政策举措,解决新能源车险领域存在的问题,提升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推动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同时,顺应智能驾驶趋势,推动产品和服务创新。

中国网财经1月24日讯(记者郭伟莹)自2020年起,我国车险领域迎来重大变革,随着新能源车险专属产品的推出,新能源车险业务迅速崛起,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然而,新能源汽车在保险领域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包括出险率和维修成本偏高、保险风险与价格不匹配、投保渠道不畅、保费偏高以及新能源车险业务持续亏损等问题,这些问题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为了进一步提升新能源车险的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更好地服务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近日,金融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关于深化改革加强监管促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秉持强监管、防风险、促发展的整体思路,推出了一系列政策举措,旨在推进新能源车险供需两侧的改革,通过综合施策,系统解决上述矛盾和问题,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对车险保障的需求,更好地服务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破解新能源汽车“投保难”问题,实现全面保障

《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创新优化新能源车险供给,包括引导建立高赔付风险分担机制、稳妥优化自主定价系数浮动范围、丰富商业车险产品种类以及优化商业车险基准费率等措施。

业内专家指出,作为《指导意见》首批落地实施的政策举措,高赔付风险分担机制能够解决国际保险领域中的“剩余市场”问题,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方案,体现了保险公司的责任担当和保险行业的统筹协调能力。

为解决高赔付风险新能源汽车“投保难”的问题,中国保险行业协会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引导建立高赔付风险分担机制,保险公司积极响应并自愿参与,支持上海保险交易所搭建“车险好投保”平台。该平台主要针对在常规渠道遇到投保困难的新能源汽车客户,包括个人客户和法人客户,以及家用汽车等非营运汽车和营运汽车。客户可以选择投保交强险和商业车险,并自主选择保险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任何新能源车主在常规渠道投保遇到困难时,都可以通过“车险好投保”平台进行投保。该平台为高赔付风险新能源汽车提供了线上化的便利投保窗口,车主可通过平台链接保险公司进行投保,保险公司不得拒保。同时,保险公司必须保证理赔标准和时效,不得出现“拖赔惜赔”或“区别对待客户”等情况。

据了解,“车险好投保”平台将于2025年1月25日上午10:00正式上线。首批已有10家大中型财险公司接入平台,第二批约20家财险公司也将在今年2月接入。后续将根据财险公司的申请,继续增加接入平台的财险公司数量。

具体来看,首批接入“车险好投保”平台的10家保险公司分别是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国寿财险、中华财险、阳光财险、大地财险、太平财险、申能财险、永安财险。

新能源汽车个人客户可通过“车险好投保”微信服务号、支付宝生活号进行自助投保,登记投保需求并自主选择保险公司后,跳转至所选保险公司的投保页面完成投保操作;新能源汽车法人客户可访问官网,登记投保需求并自主选择保险公司后,相关保险公司将主动联系该法人客户提供线下承保服务。

合理降低新能源汽车维修使用成本,提升经济性

据行业交流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保险行业承保新能源汽车3105万辆,保费收入达到1409亿元,提供风险保障金额高达106万亿元,但承保亏损达到57亿元。

从车系来看,保险业共承保了2795个车系,其中赔付率超过100%(尚未考虑财险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费用成本)的高赔付车系有137个。从客车来看,承保了1654个车系,共承保2982万辆;承保车辆数超过1万辆的车系有301个,其中赔付率超过100%的车系有99个。从货车来看,承保了1141个车系,共承保123万辆;承保车辆数超过0.5万辆的车系有55个,其中赔付率超过100%的车系有38个。

业内专家指出,维修成本较高、出险率较高、部分车险价格与车辆使用性质错配、部分车险价格与车辆风险不匹配是当前新能源车阶段性赔付率高的主要原因。

为此,《指导意见》提出了合理降低新能源汽车维修使用成本的措施,包括推动降低维修成本、引导消费者培养良好用车习惯、推进数据跨行业共享以及探索建立保险车型风险分级制度等。

在推动降低新能源汽车维修使用成本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举措:一是丰富维修零配件供给渠道和类型,提升车辆维修和理赔的标准化程度,从而提高新能源汽车维修的经济性水平。二是鼓励新能源汽车企业和保险公司通过驾乘操作规范手册、视频引导、现场培训等方式,引导消费者培养良好的用车习惯,降低车辆故障率和交通事故发生率。三是持续健全以市场为导向、以风险为基础的费率形成机制,探索建立保险车型风险分级制度,优化新车型车险定价标准,推动新能源汽车数据跨行业合规共享,增强车险定价的精准度和合理性。四是开展新能源汽车安全性和经济性研究,为汽车企业完善产品设计提供建议,推动降低出险率和维修成本,共同降低新能源汽车全生命周期的使用成本。

除了降低维修成本之外,业内专家还建议通过产业链合作,从优化车辆设计制造、加强跨行业数据共享、引导消费者培养良好用车习惯等方面入手,共同推动降低新能源车险的运行成本。

顺应智能驾驶趋势,推动产品和服务创新

《指导意见》要求提升新能源车险的经营管理水平,包括推动经营提质增效、加强精细化管理、主动顺应智能驾驶趋势、探索风险减量服务创新以及开展安全性和经济性研究。

业内人士指出,当前智能驾驶技术快速发展、车型快速迭代,为广大车主带来了更加舒适便利的驾乘体验,但同时也给车险经营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一是风险因素发生变化,智能驾驶模式下,车辆驾驶风险因素更多地从人的因素转向技术、软件和网络安全等因素。二是保险事故责任发生变化,随着法规制度的建立完善,汽车制造商和技术服务商的参与程度可能会提升。三是产业链协同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保险公司、汽车制造商和技术服务商需要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强化数据共享和工作联动,为车主提供更加高效便利且贴合实际的保险保障方案。

业内专家指出,为了主动顺应智能驾驶趋势,财险行业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统筹行业开展系统性研究,对智能驾驶等新技术应用对车辆行驶风险带来的变化进行深入探讨。其次,积极推动产品和服务创新,《指导意见》提出的推出“基本+变动”新能源车险组合产品和“车电分离”模式汽车商业车险产品,是开展相关探索的第一步。财险行业将针对智能驾驶的特点及其风险变化,对保险产品的保障内容和产品形态进行创新优化,提供更加贴合实际保障需求的保险产品和服务。第三,强化数据积累、共享和应用,推动实现数据跨行业合规共享,充分发挥数据要素的价值,不断提高车险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文章来源:中国网财经,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