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金融监管总局等部门发布《关于深化改革加强监管促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旨在提升新能源车险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推动新能源车险市场快速发展,更好服务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新华财经北京1月24日电(记者张斯文)近日,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共同发布了《关于深化改革加强监管促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旨在全面提升新能源车险的保障效能与服务品质,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更为坚实的支撑。

业内专家指出,《指导意见》聚焦于新能源车险的供需两侧改革,通过降低新能源汽车的维修与使用成本,推动数据的跨行业合规共享,为新能源车险的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新能源车险市场持续增长,保费收入加速攀升

进入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继续展现强劲的增长势头,新能源车险保费收入也随之实现了快速增长。据乘联会数据显示,2024年新能源乘用车生产量达到1218.5万辆,同比增长36.4%;国内零售量则达到1089.9万辆,同比增长40.7%,国内零售渗透率高达47.6%。

展望未来,乘联会预计2025年的“以旧换新”政策将基本保持2024年的补贴力度,国内车市零售量有望突破2340万辆,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至57%。在此背景下,新能源车险市场预计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从政策层面来看,自2020年起,我国实施车险综合改革,并推出了新能源车险专属产品,新能源车险业务迅速增长,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稳健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然而,新能源汽车在出险率和维修成本方面阶段性地呈现出较高态势,部分车型保险风险与价格不匹配、投保不畅、保费高昂以及新能源车险经营持续亏损等问题日益凸显,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金融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指导意见》通过一系列政策举措,全面推进新能源车险供需两侧改革,综合运用多种手段系统解决上述问题,有效满足人民群众的车险保障需求,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为优质的服务。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指出,在社会各界的热切期盼中,经过监管部门的广泛征求意见和精心打磨,《指导意见》终于在岁末年初应运而生。这标志着新能源车险将站在新的起点上,稳步前行。新规充分兼顾了各相关群体的最大利益,致力于实现新能源车险市场的效率与公平。

优化定价机制,丰富车险产品

《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稳妥优化新能源商业车险自主定价系数的浮动范围,促进车险价格与风险更为匹配,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同时,鼓励丰富商业车险产品种类,研究推出“基本+变动”车险组合产品,并探索“车电分离”模式的车险产品,为相关新能源汽车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保险保障。此外,还要求优化商业车险基准费率,综合考虑新车售价、续航里程、动力性能、安全配置、车型风险分级等因素,提升定价的精准度和合理性。

王国军教授表示:“无论是调整新能源车险保险公司的自主定价系数,还是鼓励保险机构运用科技手段赋能,新规在提升新能源车险效率方面均展现出极高的精准性和高效性。而在提升市场公平性方面,《指导意见》将有效解决新能源车险购买难和费率高的问题。”

降低维修成本,推动数据共享

《指导意见》还明确要求合理降低新能源汽车的维修与使用成本,通过丰富维修零配件的供给渠道和类型,引导消费者养成良好的用车习惯,并推动新能源汽车数据跨行业的合规共享。同时,建立保险车型风险分级制度,引导建立高赔付风险分担机制和平台,为高赔付风险的新能源汽车提供有效的保险保障,实现消费者的全面保障。

事实上,新能源车险面临的“车主喊贵、险企喊亏”的两难问题由来已久。当前,我国新能源车险发展面临保费高昂与承保亏损的双重困境,这主要源于出险率高、维修价格昂贵以及数据积累不足等多方面因素。

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刘春生指出:“2024年整体车险保费稳健增长,而新能源商业车险表现尤为突出,保费收入同比大幅增长,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然而,其已结赔款同比增长63.47%,高于保费增速,且高于行业车险整体的赔付增长率,这凸显出新能源车险的赔付压力较大。”

有从业人员表示:“从企业角度来看,新能源车的高出险率和高理赔成本是主要原因。新能源汽车保险的困境直观体现在承保价格和保险费用上,但实质上更多与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密切相关。维修价格高昂正是导致新能源车险保费居高不下的直接因素。车企在车辆核心部件的定价、定损、质保等方面占据优势地位,有时在新能源汽车发生事故时,保险公司和消费者只能被动接受汽车维修定价,缺乏议价能力。在面对高额赔付时,保险公司只能采取高定价的市场策略,以弥补高额的赔款支出。”

为有效降低新能源汽车的维修与使用成本,《指导意见》将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丰富维修零配件的供给渠道和类型,提升车辆维修和理赔的标准化程度,提高新能源汽车维修的经济性水平;二是通过驾乘操作规范手册、视频引导、现场培训等方式,引导消费者养成良好的用车习惯,降低车辆故障率和交通事故发生率;三是持续完善以市场为导向、以风险为基础的费率形成机制,探索建立保险车型风险分级制度,优化新车型车险定价标准,推动新能源汽车数据的跨行业合规共享,增强车险定价的精准度和合理性;四是开展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与经济性研究,为汽车企业完善产品设计提供建议,推动降低出险率和维修成本,共同降低新能源汽车全生命周期的使用成本。

专家们认为,《指导意见》的出台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新能源车的维修与使用成本,有力推动新能源车险的高质量发展。

有保险机构从业人员向记者透露,目前险企的定价主要基于过往数据,而在新能源车险领域,这部分数据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崛起和技术的不断迭代更新,保险公司在精算假设、计量能力、定价水平以及赔付情况预测等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金融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联合有关单位推动《指导意见》各项举措的落地实施,持续深化新能源车险的供需两侧改革,完善车险保障服务体系,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及新能源车险的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