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罚没收入数据出炉:非税收入高增长,罚没收入占比逐步下降
AI导读:
2024年罚没收入数据出炉,显示非税收入高增长,但罚没收入占比逐步下降。财政部解释增长原因,并采取措施规范非税收入和罚没收入管理。中央部委高度关注地方罚没收入异常高增长现象,采取措施予以制止。未来将继续完善相关制度建设,规范罚没收入管理,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2024年度罚没收入数据近日揭晓,引发市场广泛关注。据财政部1月24日公布的财政收支情况显示,去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的非税收入达到44730亿元,同比增长25.4%。其中,罚没收入作为非税收入的一部分,实现了14.8%的增长,但增速呈现逐季回落态势,上半年高达25.2%,第三季度降至13.8%,第四季度更是出现4.4%的负增长。
财政部解释称,非税收入的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部分中央单位上缴的专项收益以及地方多渠道盘活资源资产等因素,这些因素共同拉高了非税收入增幅约24个百分点。而罚没收入的增长,虽然也是拉动非税收入增长的一个因素,但其规模相对较小,对非税收入整体增幅的拉动作用有限。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弥补税收减收,地方普遍通过加大盘活存量资产资源等方式增收。然而,一些地方发生的远洋捕捞、乱罚款等事件,也引发了社会对非税收入中罚没收入较快增长现象的警惕。对此,西南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副教授杨良松指出,自2018年以来,罚没收入占非税收入的比重一直稳定在10%左右,2024年这一比重有望进一步下降。
从省份层面来看,各省份罚没收入占比存在差异。以河北省为例,2024年河北省罚没收入约为1.6亿元,仅占当地非税收入比重的1.3%。然而,也有一些省份的罚没收入占比相对较高,如2023年罚没收入占比最高的三个省份,其占比大约在20%左右。
罚没收入主要来源于地方收入,且主要集中在市县级财政,其中公安和法院等部门是主要的收入来源。那么,如何看待去年非税收入和罚没收入的较快增长态势呢?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认为,应区分非税收入中正常的国有资产盘活收入与执法不规范的罚没收入。前者应予以积极鼓励,而后者则应坚决制止,以改善营商环境并稳定市场预期。
事实上,罚没收入的快速增长并不等同于乱罚款导致的收入快速增长。此前一些地方披露的罚没收入快速增长原因主要包括大案要案结案导致的罚没收入增加以及公安罚没收入的增加等。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罚没收入增长等同于逐利执法。然而,实践中一些地方罚没收入的异常高增长已经引起了中央部委的警惕。
为了规范非税收入和罚没收入的管理,中央部委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去年第四季度以来,中央部委高度关注一些地方罚没收入异常高增长现象,并及时进行提醒和督查。同时,财政部也表示将持续规范非税收入管理,确保非税收入应收尽收、不得乱收。
此外,为了支持地方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中央还推出了一揽子化债组合拳,包括发行政府债券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等措施。这些措施有助于地方政府更好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并缓解部分地区“乱罚款乱收费”等现象。
展望未来,杨良松建议应完善相关制度建设,以法治化制度化道路规范罚没收入。同时,加强上级巡视、人大、审计等监督手段的全面运用,强化罚款监督,并加强地方财政罚没收入的预决算公开,接受社会监督。这将有助于进一步规范罚没收入的管理和使用,促进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明确要求2025年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这将有助于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并集中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等问题,为各类经营主体营造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