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光伏新规正式落地,引导科学合理布局
AI导读:
时隔11年,分布式光伏新规正式落地,明确了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定义与分类,并从多个维度细化了管理要求。新规旨在引导科学合理布局,解决接网消纳难题,促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健康发展。
时隔11年,分布式光伏新规正式落地,标志着我国分布式光伏发电领域迈入新阶段。2024年1月23日,国家能源局正式发布了《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该办法自发布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五年。
自2017年起,国家能源局便启动了《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修订工作。与2013年的旧版相比,新版分布式光伏管理办法(即“新规”)在投资主体、建设场所、接入电压等级、容量等方面对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定义与分类进行了进一步明确,并从备案、开发建设、电网接入、运行管理等多个维度细化了管理要求。
随着分布式光伏发电成为能源转型的重要力量,其消纳矛盾也日益显著。新规对此问题给予了重点关注,并提出了针对性措施。其中,首次提出的全部自发自用上网方式将对大型工商业项目产生深远影响。新规将分布式光伏分为自然人户用、非自然人户用、一般工商业和大型工商业四类,并对各类别的电压等级和装机容量进行了明确规定。
在全额上网和自发自用余电上网两种模式之外,新规首次引入了全部自发自用的上网方式,要求大型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原则上选择此模式。同时,地方能源主管部门需会同电网企业对工商业分布式光伏自发自用电量比例进行监测评估。多家券商认为,这一规定可能在短期内对大型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项目的装机需求形成一定抑制,但也可能促进项目配储需求的上升。
中金公司研报指出,工厂屋顶光伏装机规模多为1MW至2MW,部分大型工商业项目有望通过配储实现全部发电自用。信达证券研报则提出,新规发布后,分布式光伏过热发展或将有所降温,而灵活性资源如火电、储能、虚拟电厂等将持续受益。随着分布式光伏装机的持续接入,电网负荷峰谷差或将逐步拉大,这些灵活性调节资源将因调节需求和现货电价套利空间增大而受益。
新规旨在引导分布式光伏发电科学合理布局,解决接网消纳难题。分布式光伏发电作为在用户侧开发、在配电网接入的光伏发电设施,其应用场景与十余年前相比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能源局在政策解读中表示,分布式光伏发电已成为能源转型的重要力量。截至2024年末,分布式光伏发电累计装机达到3.7亿千瓦,占全部光伏发电装机的42%;新增装机和发电量也均占到了光伏发电总量的四成以上。
业内企业的资本谋划也反映了分布式光伏的崛起。多家民营光伏企业成立了聚焦分布式光伏业务的子公司,并启动了分拆上市计划。然而,随着分布式光伏发电的爆发式增长,接网消纳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矛盾。多地已宣布暂缓或停止分布式光伏项目备案与审批,电网承受负荷压力巨大。
为满足分布式新能源大规模发展要求,国家能源局将加强配电网建设、改造。新规中专门辟出了“电网接入”章节,要求电网企业针对不同类型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制定差异化接入电网工作制度。同时,对新建项目提出“可观、可测、可调、可控”要求,以提升分布式光伏发电接入电网承载力和调控能力。中信证券研报认为,考虑到当前我国配电网环节基础设施仍然较为薄弱,电网接入分布式光伏能力提升需要一定时间,预计分布式光伏装机扩张速度将于2025年开始放缓。
(图片及文章来源:新京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