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旨在引导商业保险资金、社保基金等中长期资金加大入市力度,助力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稳定资本市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近日,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等六部门携手发布了《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该《方案》明确指出,将加大力度引导商业保险资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简称“社保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职)业年金基金以及公募基金等中长期资金进一步入市。

社保基金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支柱,长期以来扮演着长期资金和耐心资本的角色,对资本市场的平稳运行起到了关键作用。在1月23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副部长廖岷透露,财政部正积极推进《方案》的落实工作,并专注于“优化完善全国社保基金投资管理制度”与“健全全国社保基金投资运营长周期考核体系”两大任务。

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忠云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表示,《方案》的出台对于促进资本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保障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以及支持实体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社保基金不仅是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的关键一环,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财务后盾。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社保基金规模已达约3万亿元,其中持有A股流通市值约为0.8万亿元,占全部A股流通市值的1.2%。全国社保基金在A股和境外股票的投资比例已接近40%的政策上限。

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新闻发布会上强调,全国社保基金是境内参与股票投资最积极的长期资金,其20多年来的A股投资平均年化收益率高达11.6%。然而,尽管社保基金在A股市场表现积极,但仍面临一些入市障碍,如投资比例上限和增量资金来源不足等问题。

随着《方案》的逐步落实,这些障碍有望得到解决。廖岷在发布会上表示,财政部已修订全国社保基金境内投资相关管理办法,结合金融市场最新形势,优化了不同投资品种的比例,提升了社保基金投资的力度和灵活性。

此外,财政部还在研究完善社保基金的长周期考核体系,细化五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要求。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认为,这一举措将有助于社保基金更好地发挥中长期资金优势,提振投资者信心,稳定资本市场。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指出,明确五年以上长周期业绩考核机制,有助于引导社保基金更加专注于长期投资价值,避免因短期市场波动而频繁调整投资策略。

《方案》的实施不仅将助力社保基金实现更好的保值增值,为居民养老提供更坚实的资金保障,还将为资本市场引入更多长期稳定资金。董忠云表示,引导社保基金长期投资将显著增强资本市场的稳定性和投资者信心。社保基金的长期投资行为将产生示范效应,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

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宏观分析师张文朗认为,社保基金等中长期资金入市也将有利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的转型升级。这些长线资金更有能力和意愿投资于周期较长、短期回报面临不确定性的创新项目,从而进一步支持创新企业,推动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与高质量发展。

在推动社保基金市场化投资运营的过程中,安全性始终是首要考虑因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李忠表示,通过科学合理的资产配置和稳健的投资策略,可以实现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田利辉强调,确保社保基金平衡风险和收益需要科学的资产配置、严格的风控体系、专业的投资管理团队以及完善的制度保障。

(图片及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