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部门联合发布指导意见,力促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
AI导读:
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深化改革加强监管促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旨在通过多项政策举措,推动新能源车险供需两侧改革,降低维修使用成本,建立高赔付风险分担机制,优化自主定价系数,丰富商业车险产品,提升行业经营管理水平。
1月24日,金融监管总局携手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及商务部,共同颁布了《关于深化改革加强监管促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
该《意见》针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现状,提出了一系列旨在降低维修使用成本、建立高赔付风险分担机制、优化自主定价系数、丰富商业车险产品、完善基准费率及提升行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政策举措,全面推动新能源车险供需两侧改革。
新能源汽车市场当前面临出险率和维修成本双高、保险风险与价格不匹配、投保不畅及保费高昂等问题,导致新能源车险经营持续亏损。《意见》着重强调,通过拓宽维修零配件供应渠道、培养消费者良好用车习惯、建立保险车型风险分级制度及开展新能源汽车安全性经济性研究等策略,共同降低新能源汽车的维修使用成本。
针对高赔付风险带来的投保难题,《意见》明确指示建立高赔付风险分担机制,引导保险行业构建相关机制和平台,确保高赔付风险的新能源汽车获得有效保险保障,实现车主应保尽保。目前,由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支持上海保险交易所搭建的“车险好投保”平台已正式上线,首批接入10家大中型财险公司,新能源车主可通过平台直接链接保险公司投保,保险公司需无条件承保。
在定价策略上,《意见》建议合理优化新能源商业车险自主定价系数浮动范围,利用市场机制促进车险价格与风险匹配,提升市场主体的定价科学性。同时,《意见》还倡导优化商业车险基准费率,充分发挥行业纯风险保费在定价中的基准作用,完善纯风险保费测算调整的常态化机制,并综合考虑新车售价、续航里程、动力性能、安全配置及保险车型风险分级等因素,优化新车型车险定价标准,提升定价的精准度和合理性。
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车型迭代加速,车险经营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金融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指出,智能驾驶技术下,车辆驾驶风险因素已从人为因素转向技术、软件和网络安全等方面,保险事故责任亦随之变化。未来,汽车制造商、技术服务商等参与程度或将提升,产业链协同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保险公司、汽车制造商及技术服务商需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强化数据共享和工作联动,为车主提供更加高效、便利及贴合实际的保险保障方案。
该负责人还表示,财险行业需主动顺应智能驾驶趋势,深入研究智能驾驶等新技术应用对车辆行驶风险的影响,积极推动产品和服务创新,强化数据积累、共享及应用。
目前,《意见》已提出推出“基本+变动”新能源车险组合产品及“车电分离”模式汽车商业车险产品。该负责人认为,这仅是相关探索的起点,未来财险行业还将针对智能驾驶特点及其风险变化,对保险产品保障内容、产品形态进行创新优化,提供更加贴合实际保障需求的保险产品和服务。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