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旅游点燃经济“热”引擎
AI导读:
近年来,冰雪旅游以其独特魅力在全国范围内掀起热潮,成为众多城市吸引游客、拉动经济的“流量密码”。本文深入分析了冰雪旅游市场的现状、发展趋势及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提质增效、促进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近年来,冰雪旅游以其独特的魅力,不仅点燃了哈尔滨的冬日热情,更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冰雪热潮,成为众多城市吸引游客、拉动经济的“流量密码”。《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2025)》揭示,得益于政策支持、市场需求释放及供给创新等多重因素,2024-2025冰雪季我国冰雪休闲游客量预计将达到5.2亿人次,总收入有望突破6300亿元大关。
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期深入哈尔滨、沈阳、北京等地调研,亲身感受到了冰雪旅游市场的蓬勃生机。业内人士纷纷表示,冰雪经济正处于繁荣发展阶段,产业链不断延伸。各地应抓住当前有利时机,积极落实相关政策,强化优质旅游产品供给,完善冰雪旅游产业体系,以实现冰雪经济规模的扩大与质量的双重提升。
冰雪盛宴,共赴欢乐之旅
在哈尔滨,以“冰城左右哥”姜可东为代表的冰雪演艺人员,通过短视频平台迅速走红。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梦想大舞台的每晚演出前,游客们便早早排队,争相目睹这一冰雪奇观。此外,超级冰滑梯等项目的火爆预约情况,也充分展示了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超高人气。据统计,开园仅20天,游客接待量便突破103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除了哈尔滨,滑雪胜地亚布力同样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滑雪爱好者。亚布力雪都滑雪场以其初级雪道闻名,吸引了众多南方游客及初级滑雪爱好者前来体验。随着寒假的到来,滑雪场客流量持续攀升。
冰雪搭桥,业态联动促发展
冰雪旅游不仅带火了景区,更带动了整座城市的人气与财气。在沈阳小河沿早市,南方游客冒着严寒前来打卡,品尝地道东北美食,感受东北的烟火气。此外,东北特色餐馆、风情街区等也吸引了大量游客,展现了冰雪旅游与美食、文化的深度融合。
在北京,军都山滑雪场同样人气爆棚。滑雪场与游戏厂商合作,推出国风巡游、角色扮演等活动,丰富了游客的消费体验。同程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程超功指出,随着冰雪旅游新供给的增加,冰雪旅游与冰雪运动、文化、美食等深度融合,催生了丰富多彩的消费新场景。
哈尔滨更是不断创新消费场景,推出“冰封黄玫瑰”“网红大雪人”等热门打卡地,以及“梦幻冰雪馆”“王的战车”等大型奇幻秀,满足了游客个性化、品质化、多样化的需求。
提质增效,冰雪经济迎升级
尽管我国冰雪旅游市场蓬勃发展,但仍存在优质供给不足、基础设施有待完善等问题。为此,各地需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加快推动冰雪旅游提档升级。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建议,应结合冰雪旅游目的地建设,打造一批文化底蕴深厚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以科技研发、先进制造和现代服务延展冰雪旅游产业链。
多地在做强冰雪旅游品牌方面积极探索实践。例如,哈尔滨亚雪雪上服务公司所在的亚布力镇青山村,持续加大人居环境整治力度,提升硬件水平和服务品质,赢得了游客的赞许。同时,各地还精心策划新春文体旅活动,全方位提档升级,打造更优旅游环境。
共赢发展,冰雪经济新篇章
当前,我国冰雪旅游市场已进入提质增效的新阶段,加快大众化、品质化、数字化转型。冰雪运动在北方地区深入发展的同时,也打破了气候、地理环境的限制,在南方地区“开花结果”。河北、山东等地积极挖掘本地资源,拓展冬季旅游市场;南方地区则兴建大型室内冰雪场馆和主题乐园,增加文旅新供给。
冰雪旅游市场的快速发展,将有效带动冰雪装备、游乐设施的研发与制造,以及冰雪演艺等产业的发展。到2030年,我国冰雪经济总规模有望达到1.5万亿元。冰雪经济以其产业链条长、导流效应大、社会效益高的特点,对拉动内需、促进就业、扩大消费等具有积极作用。
未来,随着政策与市场的共振,冰雪“冷”资源将转化为经济发展的“热”引擎,冰雪旅游将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