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金融监管总局等部门联合发布的《指导意见》要求提升新能源车险经营管理水平,通过提质增效、精细化管理等策略,推动新能源车险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同时,针对新能源车险承保亏损问题,提出多项措施进行改善。

金融监管总局携手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及商务部,共同发布了《关于深化改革加强监管促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该意见旨在推动新能源车险经营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通过提质增效、精细化管理、顺应智能驾驶趋势、探索风险减量服务创新及安全性经济性研究等多元化策略,确保新能源车险能够实现可持续且高质量的发展。

据业内专家透露,随着新能源车销量的不断攀升,2024年新能源商业车险保费成功突破千亿元大关。然而,高昂的维修成本与较高的出险率导致新能源车险行业长期处于承保亏损状态。具体而言,2024年新能源车险承保亏损额达到57亿元,承保车系共计2795个,其中赔付率超过100%的高赔付率车系高达137个。这种“保得多、赔得多”的现象,严重制约了新能源车险的商业可持续性。

为应对这一挑战,《指导意见》明确要求保险公司提升经营质效,通过提升精算定价、加强精细化管理等核心能力,扭转新能源车险的亏损局面,推动其业务可持续发展。文件还强调,各财险公司需整合新能源车险全链条资源,实现各环节的有效管控,以降低经营成本。

在实际操作中,新能源汽车投保时存在诸多挑战,如兼职网约车按家用车投保、兼职营运货车按非营运货车投保等情况。由于非营运车辆保险价格远低于营运车辆,导致保险价格与车辆使用性质存在严重错配,保费充足度严重不足。部分车型在家用车状态下赔付率正常,但由于大量车辆用于营运网约车却以家用车性质投保,导致整体赔付率攀升至100%以上。

为破解这一难题,《指导意见》鼓励财险公司充分利用网约车平台提供的新能源网约车运营安全信息,合理确定自主定价系数,实现风险与定价的精准匹配。同时,要求加强新能源车险的成本核算,结合成本阈值优化承保政策和理赔规则,以进一步降低风险。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保险研究所所长魏丽指出,可持续发展的新能源车险必须遵循市场运行规律。因此,监管部门正引导保险机构提升新能源车风险与定价的精准匹配能力,在不断尝试和探索中找到新能源车险业务盈亏平衡的关键所在,从而稳步提升行业新能源车险承保能力。

此外,《指导意见》还要求保险公司提高对新能源汽车的风险识别和精算定价能力,通过技术创新和业务流程优化实现降本增效。随着新能源车技术的不断迭代更新,险企需不断提升经营数智化水平,以应对智能驾驶和车型迭代带来的定价挑战。魏丽分析称,智能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车型的不断升级给保险业收集、更新与分析数据能力带来了较大挑战。因此,保险公司必须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的数据获取、风险识别、风险匹配与精准定价能力,利用科技赋能推动新能源车险业务优化。

为支持新能源车险风险研究,《指导意见》还提出建立数据共享机制,依法依规开展新能源汽车相关数据共享。业内人士表示,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车在结构、性能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目前,保险行业对新能源车的“三电”系统、充电频次等关键数据掌握不足,这些数据是风险分析的基础。因此,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对于推动保险业更好地分析新能源车风险水平、探索降低风险的举措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业内人士也指出,车险作为汽车产业链的重要一环,当前新能源车险出现的高赔付特征反映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在前后端的不协调。因此,需要保险行业和汽车产业协同联动解决这一问题。此外,降低新能源汽车维修使用成本也需要一个过程,需要通过产业链合作来推动降低新能源车险运行成本。

(图片及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