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与AR眼镜成消费电子市场新宠
AI导读:
随着年味渐浓,消费电子市场迎来旺季。AI和AR眼镜成为消费者新宠,具备翻译、会议记录等功能,吸引职场人士和时尚消费者。产业链公司正努力突破续航、重量和算力难题,智能眼镜市场潜力巨大。
随着年味的日益浓厚,消费电子市场也迎来了传统的销售旺季。近期,上海证券报记者深入走访了上海各大商场,发现除了传统的手机、电脑换新热潮持续不减外,AI和AR眼镜也悄然成为了消费者的新宠。这些具备翻译功能的AI眼镜成为了人们出国旅游过春节的得力助手,而兼具美观与科技属性的智能眼镜,则成为了上班族回乡探亲时的时尚配饰。
在上海张江的一间办公室,记者有幸见到了泰凌微首席技术官郑明剑。刚从美国归来的他,这几天已经接待了数批前来调研的机构访客。而在泰凌微的研发办公室,二十多名研发人员正争分夺秒地调试产品、分析数据,墙上的两台挂钟分别显示着北京时间和美国时间,见证了他们数月来的辛勤付出。
尽管市场上有人认为2025年将是AI眼镜爆发的一年,但在产业端,仍不乏冷静的声音。一位产业人士指出,尽管行业都在讨论AI眼镜,但真正被量产出来的AI眼镜并不多。仅仅连接AI大模型并不能称之为真正的AI眼镜。
一位体验过AR眼镜的消费者也表示,虽然AR眼镜的翻译、会议记录等功能很吸引人,但目前他并不会考虑用它来代替日常的眼镜。因为AR眼镜的重量和续航问题仍让他感到困扰,长时间佩戴并不舒适。
目前,无论是AI眼镜还是AR眼镜,都面临着续航、重量和算力之间的“不可能三角”难题。受限于已有技术与生产工艺,这类眼镜很难同时兼具长续航、轻巧便携和高度智能三个优点。这也成为了产业链公司努力突破的方向。
泰凌微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岁末年初,公司紧锣密鼓地发布了一款名为TLEdgeAI-DK的端侧AI开发平台,为2025年的潜在市场做好准备。这一平台可以将各种模型框架下的AI算法模型转化成端侧AI芯片支持的代码,从而在芯片上实现所需要的AI推理功能,让智能产品真正落地。这一平台的发布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关注,公司为此举办了多场机构调研会。
随着AI和AR眼镜市场的逐步打开,芯片、传感器等行业公司也纷纷加快了技术与产品的布局。虹软科技近日发布的调研纪要显示,公司已与雷鸟签署AI眼镜视觉技术产品的订单,为AI眼镜提供基于计算机视觉相关的算法功能。星宸科技也表示,公司已在AI眼镜芯片上投入研发资源,并正与部分客户展开对接,计划在2025年推出相关产品。
尽管技术尚待成熟,但消费端已经迫不及待地尝鲜了。近期,随着多款AI和AR眼镜的陆续发布,叠加多家智能眼镜厂商的春节折扣优惠活动,消费市场迎来了一波购买热潮。在暴龙、雷朋、LOHO等眼镜门店内,不少消费者咨询智能眼镜产品;而在魅族、华为等门店,前来体验智能眼镜的顾客更是络绎不绝。
在世纪汇商场的魅族门店内,销售人员介绍称:“这款AR眼镜本周已经卖出了5副。”不同于VR产品的娱乐性体验,AR眼镜的功能定位更受职场人士的青睐。不少消费者购置该款眼镜用来与国外客户进行视频会议。而在徐家汇的华为智能生活馆,同样人头攒动。该店工作人员介绍称:“店里1个月能卖出十几副眼镜。”华为智能眼镜2的客户群体不局限于年轻人或“发烧友”,也有中老年顾客。这款产品主打智慧播报功能,方便用户了解来自手机的消息,同时未配备显示屏,戴上后不会出现眩晕感。
不同的AI和AR眼镜侧重不同的功能定位,客户群体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眼镜本身具备的“时尚单品”属性叠加科技属性,成为了吸引消费者的一大因素。越来越多眼镜店开始宣传或上架AI和AR眼镜产品。专业机构预测称,2025年全球AI智能眼镜出货量将进一步增长至400万副。
面对AI终端的快速迭代,泰凌微及其研发团队必须持续跑在市场前面。郑明剑表示:“2025年,我们会围绕TLEdgeAI-DK迭代更多AI芯片。随着后续新客户及需求的不断出现,我们期待在这个平台上探索新的应用方向。”过完年,他和研发团队又将过上“两个时钟”的生活,为AI和AR眼镜的未来贡献力量。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