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软件产业:迈向万亿级产业集群的挑战与机遇
AI导读:
本文深入剖析南京市在推进产业强市行动计划中软件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探讨南京如何克服缺乏龙头企业、产业链带动能力不强等挑战,聚焦智能电网、国产信创等细分领域,打造差异化竞争力,以实现万亿级软件产业集群目标。
编者按:近年来,长三角区域经济展现出非凡的韧性与活力,扮演着“增长极、动力源、试验田”的关键角色。值此岁末年初,21世纪经济报道特别推出专题报道,深入剖析长三角城市、产业及数据,探寻发展新动力,旨在强化区域经济的创新能力与辐射效应,加速新质生产力的崛起。本文将聚焦南京市,探讨其在推进产业强市行动计划中的进展与挑战。
早在2023年6月,南京市发布《南京市推进产业强市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提出到“十四五”末,GDP将突破2万亿元大关,制造业增加值占比稳定在30%以上,并致力于将软件产业打造为万亿级世界级产业集群。随着2025年的到来,南京能否如期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备受各界关注。
从当前规模来看,南京软件产业距万亿集群已近在咫尺。据统计,2023年南京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已超过8000亿元,同比增长9.5%。南京市市长陈之常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明确了GDP预期增长目标为5%左右,并强调将加速汽车、电子信息产业升级,壮大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同时全力打造万亿级软件产业集群。
尽管南京在软件产业方面拥有卓越的科教资源与人才储备,但仍面临缺乏龙头企业、产业链带动能力不强的挑战。业内专家建议,南京应聚焦智能电网、国产信创、军工航天等本地优势领域,打造差异化竞争力,实现错位竞争。为此,南京正积极成立战略母基金,吸引龙头企业落户,以强化产业链建设。
作为制造业大省江苏的省会城市,南京在软件产业的发展上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自2005年将软件定位为“第一优先鼓励发展产业”以来,南京软件产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中国(南京)软件谷、南京软件园、江苏软件园等“一谷两园”已成为推动软件产业发展的主要引擎。以软件谷为例,2023年其软件业务收入达2810亿元,占全市比重约35%,展现出强大的产业集聚效应。
然而,与深圳、杭州、上海等一线城市相比,南京在头部软件企业数量、全球影响力等方面仍存在差距。此外,南京软件产业在新兴领域的布局相对较慢,国际化生态位不高,这也制约了其软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为此,专家建议南京应结合本地强项,聚焦细分领域,打造差异化竞争力;同时,扶持本地信息化龙头企业,设立政府引导基金,吸引社会资本投向早期信息化软件项目;并通过大规模本地场景开放,为软件企业提供应用试验场。
值得注意的是,南京在龙头招引和金融支持方面已加大力度。阿里巴巴江苏总部、小米集团华东总部暨南京科技园等重量级项目的落地,将为南京软件产业注入新的活力。此外,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首批产业专项基金在南京集中签约,其中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专项基金规模达60亿元,这将为南京软件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在细分产业方面,工业软件作为制造业的基石,其国产化率的提升对于南京软件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南京市正聚焦“4266”产业体系构建,将发展工业软件、基础软件和信创软件作为软件产业转型的战略之举。通过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南京旨在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实的数字支撑。
尽管本土软件产业面临诸多挑战,但南京仍有望通过聚焦工业软件等细分领域,打造核心竞争力,推动软件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跃升。依托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创新环境,南京有望通过工业软件的突破,带动整个软件产业集群的提质升级,实现万亿级目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图片及数据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