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药企赴港上市热潮与复宏汉霖私有化受挫
AI导读:
2024年以来,内地政策推动龙头企业赴港上市,A股药企掀起赴港上市热潮。恒瑞医药等积极筹备“A+H”双融资平台。然而,复星医药推动子公司复宏汉霖私有化方案因中小股东反对而受挫。
2024年以来,内地政策层面持续加大力度,积极推动龙头企业赴港上市。这一系列政策举措为A股企业打开了赴港上市的窗口,众多A股上市公司纷纷筹备搭建“A+H”双融资平台。据统计,仅2025年初至今,已有30家公司披露了港股IPO招股书,其中包括7家A股公司。在这一波赴港上市热潮中,生物医药产业尤为活跃,恒瑞医药(600276.SH,股价44.64元,市值2847.59亿元)和百利天恒(688506.SH,股价194.72元,市值780.83亿元)已分别于1月6日、1月21日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
然而,在A股药企纷纷赴港上市的同时,也有企业选择了不同的道路。1月22日晚间,复星医药(600196.SH,股价23.81元,市值636.04亿元)发布公告,宣布其私有化复宏汉霖(02696.HK,股价16.100港元,市值87.50亿港元)的议案因生效条件未达成而告吹,复宏汉霖将继续保留其H股上市地位。
政策红利推动 A股药企赴港上市热情高涨
对于内地药企赴港上市的热潮,沙利文大中华区执行总监周明子在接受专访时指出,近年来港股市场对生物医药企业的支持力度显著增强,包括优化新股上市审批流程、降低上市门槛等。这些措施为内地生物医药企业赴港上市提供了积极的影响。港股市场允许无收入的生物科技企业上市,且预期最低市值要求适中,为内地初创期、拥有高价值在研产品的生物医药企业提供了便捷的融资途径。同时,审批流程的优化减少了上市时间和不确定性,增加了IPO审核的确定性,有助于企业制定明确的上市计划。
以恒瑞医药为例,该公司于2024年12月9日首次对外透露,为深入推动科技创新和国际化双轮驱动战略,进一步助力公司国际化业务的发展,计划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经过股东大会审议,该议案获得了高票通过。恒瑞医药赴港上市主要基于三点理由:一是港股市场的国际投资者基础广泛,有助于提升公司全球品牌影响力;二是港股上市能为企业提供多元化融资渠道,优化资本结构并获得海外资金支持;三是国际化布局对创新型企业至关重要,港股上市有助于企业拓展海外业务、加强国际研发合作。
同样,百利天恒也将赴港上市归因于助力国际化业务发展、利用境内外融资平台以及夯实资金储备。迈威生物也曾表示其赴港上市旨在满足经营发展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提升国际化水平。
香港生物医药创新协会会长卢毓琳认为,以恒瑞医药为代表的创新型药企研发投入高、资金需求大,尤其是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和海外市场拓展都需要持续补充资金。“A+H”上市有助于企业实现多元化融资,在不同市场获取更具竞争力的融资规模与成本。同时,“A+H”模式能够增强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的认知度和公信力,有利于吸引更多国际合作伙伴与顶尖人才的加入。
然而,“A+H”模式也带来了监管要求、信息披露、汇率风险以及投资者结构差异等挑战。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合规与风险管控体系,确保关键信息的透明披露,并配备熟悉两地资本市场的专门团队或顾问。
中小股东反对 复宏汉霖私有化方案受挫
与恒瑞医药、百利天恒等内地药企赴港上市的热情相比,复星医药推动子公司复宏汉霖私有化并从港股退市的进程则显得颇为曲折。私有化在一定程度上属于“收缩”或“整合”式的资本动作,但复宏汉霖的私有化方案最终因中小股东的反对而未能通过。
复星医药曾表示,受全球宏观经济、医疗行业以及港股整体趋势等因素影响,复宏汉霖的H股股价水平未达预期且交易量较小,其作为上市公司的优势未能充分体现。因此,复星医药决定以吸收合并的方式私有化子公司复宏汉霖。然而,在股东大会上,一众中小股东对该方案投出了反对票,导致私有化议案未能获得批准。
中小股东反对的主要原因在于私有化价格与公司上市时的发行价相比大幅缩水,且他们对公司未来发展的潜力尚存期待。因此,尽管私有化对价比当前二级市场股价高出不少,但并未令中小股东满意。
针对此次私有化议案未能通过的情况,复星医药方面表示充分尊重所有股东的决定,并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复宏汉霖长期健康发展。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图片来源于网络)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