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合并重组,共筑世界一流船舶企业
AI导读:
2025年1月24日,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宣布换股吸收合并重组方案获董事会审议通过,预计交易总额超1100亿元。两家公司2024年业绩均大幅提升,合并后的中国船舶将打造世界一流船舶制造企业。船舶制造业持续繁荣,为未来发展提供强劲支撑。
2025年1月24日晚,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船舶”)与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重工”)联合宣布,双方董事会已审议通过中国船舶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的重大重组方案。这一举措标志着中国船舶业两大巨头即将实现强强联合。
与此同时,两家公司同步发布了2024年度业绩预告,数据显示,两家企业的盈利能力在2024年均实现了显著提升。这一增长不仅得益于合并带来的协同效应,也受益于全球船舶行业持续向好的景气周期,预计将持续推动中国船舶未来业绩的快速增长。
“两船”合并,共筑世界顶级船舶企业
回顾2024年9月2日,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正式启动吸收合并重组计划,预计交易总额将超过1100亿元。截至目前,该重组方案已获得国务院国资委等相关主管部门的正式批复,标志着重组工作取得了关键性进展。根据双方披露的重组报告书,合并后的中国船舶将作为存续公司,消除与中国重工之间的同业竞争,形成更加集中的船舶制造业务体系。
重组完成后,中国船舶将进一步明确其作为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核心军民船舶建造总装上市平台的定位。中国船舶集团下属的主要核心造船厂,包括江南造船、大连造船、外高桥造船、武昌造船、广船国际和北海造船,将全部整合至合并后的中国船舶旗下。这将极大提升中国船舶在全球船舶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据重组报告书显示,合并后的中国船舶总资产规模将接近4000亿元,年收入规模有望突破1200亿元,持续引领全球船舶工业的发展潮流。通过整合双方资源,优化产业布局,发挥协同效应,中国船舶将有效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船舶制造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致力于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船舶制造企业。
中国船舶内部人士指出,本次换股吸收合并重组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深化国企改革指导思想的重要举措。通过将中国船舶和中国重工下属的船舶制造、维修业务统一整合并入中国船舶,旨在提高上市公司经营质量,增强核心功能和竞争力,进一步规范同业竞争,维护中小股东权益。
船舶制造业持续繁荣
在发布重组方案的同时,中国船舶和中国重工还同步披露了2024年全年业绩预增公告。两家上市公司均实现了业绩的爆发式增长,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据中国船舶公告显示,公司预计2024年扣非净利润为27.3亿元至34.3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33亿元至40亿元,与2023年同期相比显著增加。而中国重工则预计2024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5亿元至13.5亿元,同样实现了扭亏为盈。两家公司手持订单充裕,为中国船舶制造业的持续繁荣提供了有力支撑。
当前,船舶行业正处于景气周期。在本轮船舶周期中,大型箱船、LNG船等高附加值船型占比提升,气体船、油船、客船订单数量保持同比增长。中国船舶和中国重工下属船厂引领船舶制造行业发展趋势,持续突破高附加值船舶,船型结构不断优化。在本轮航运和造船业复苏的背景下,两家公司打开了长期发展的向上空间,为未来的经营业绩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深圳华道研究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王志球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全球减碳和航运业碳排放标准逐渐收紧的趋势下,老旧船型的更替将进一步提速,为船舶行业的后续发展提供了长期动能。中国船舶和中国重工在本轮船舶行业复苏中坚定切入“高、精、尖”高端船舶产品细分市场,有望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优势。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图片及链接信息保留原样)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