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期A股再融资市场节奏有所变化,传闻称节奏放缓。中国证监会提出扶优限劣政策,要求破发或破净公司提出改善市值方案。监管审核高度关注再融资必要性及融资规模,市场猜测再融资放缓但投行预计符合国家战略方向项目不受影响。

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A股再融资市场的热度变化一直备受瞩目。近期,关于A股再融资节奏放缓的消息甚嚣尘上,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据上海证券报记者从多位投行人士处了解,A股再融资节奏确实有所调整,业内普遍感受到了这一变化。同时,中国证监会也在近期针对再融资释放了明确信号,提出要突出扶优限劣,对于破发或破净的上市公司和行业,适当限制其融资活动,并要求其提出改善市值的方案。

这一变化在近期上市公司审核动态上也有所体现。据统计,7月以来,沪深两市共有15单再融资项目被终止审核,占今年以来终止数量的近一半。其中,部分公司确实存在破发情形,如富春环保。然而,也有投行人士透露,交易所仍在接收项目材料,预计符合国家战略方向、攻克核心技术、解决“卡脖子”问题的项目可能不受影响。

从数据上看,A股再融资被终止的案例近期明显增多。2023年至今,沪深两市共有32单再融资项目被终止,而2022年全年则是21单。这一变化再结合近期中国证监会对“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的相关表态,市场猜测A股再融资已经放缓。但实际上,过去几年一直是再融资市场的火热时期,直到2020年再融资新规落地后,市场才逐渐回暖。

有投行人士分析称,在市场整体趋弱的情况下,调整再融资节奏可以减少资金压力,提振市场信心。再融资已经成为实体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之一。Choice数据显示,过去十年间,A股上市公司通过增发、配股等多种再融资方式合计募集资金超过10万亿元。

对于市场关心的IPO节奏放缓、再融资暂停等传闻,中国证监会也进行了回应。证监会表示,将始终坚持科学合理保持IPO、再融资常态化,并加强一、二级市场的逆周期调节,更好地促进一、二级市场协调平衡发展。

在再融资终止案例中,华鑫股份、中原证券、民生银行等券商、银行的出现成为外界关注焦点。监管审核对此早已“亮剑”,高度关注再融资的必要性和融资规模。例如至纯科技、欣旺达等公司都曾受到交易所的问询,要求说明再融资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此外,上交所也在最新一期的《上交所发行上市审核动态》中对上市公司再融资必要性和合理性提出了更细化的审核要求。在前次募投项目建设进度缓慢或存在延期、募集资金使用比例较低的情况下,如上市公司本次募投项目产品与前募产品相似或仍投向前次募投项目的,应当充分论证本次募投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尽管有传闻称再融资已经暂停,但多位投行人士表示尚未收到相关通知,预计“一刀切”不太可能。从最新动态来看,沪深两市均有新增受理的再融资项目,且这些公司多集中在集成电路、电力设备、高端装备等“硬科技”行业。

有投行人士预计,符合国家战略方向、攻克核心技术、解决“卡脖子”问题的项目可能不受影响。例如8月21日,高端半导体材料企业安集科技可转债就获得了上交所受理。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