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办医洗牌期:药企退出与回归核心业务发展
AI导读:
社会办医领域洗牌持续,药企因管理难度大、政策环境变化等因素选择退出,同时受医保谈判和反腐活动影响。药企纷纷回归核心业务发展,加大创新投入和拓展国际市场。
社会办医领域的洗牌仍在持续深化。2025年1月,新华医疗宣布挂牌转让旗下山东新华昌国医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55%的股权,底价为约1.13亿元。这一举措再次引发了业界对药企退出社会办医领域的关注。
截至2024年11月30日,新华昌国的资产总额为约1.43亿元,负债为1497.88万元,营收达到439.47万元,净利润为69.56万元。尽管其净资产评估价值高达约2.05亿元,但新华医疗仍选择出售其股权。
事实上,这并非新华医疗首次出售旗下医院资产。早在2020年,新华医疗就曾公开出售淄博淄川区医院西院有限公司70%的股权和南阳市骨科高新区医院有限公司80%的股权。这一趋势反映了近年来不少药企在社会办医领域中的挣扎与退出。
药企涉足社会办医领域曾一度掀起热潮,但管理难度大、与核心发展业务不符以及政策环境变化等因素导致运营成本高昂、回报率低,迫使不少药企选择剥离医院业务。华南某社会办医人士直言,尽管其所在医院在行业内试水成功,但盈利难题依然存在,持续依赖借贷维持运营。
政策推动与回落
2013年,国家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社会办医的若干意见》,旨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该政策放宽了举办主体和服务领域要求,允许医师多点执业,并支持信息化建设,从而积极鼓励社会办医。在政策推动下,医疗行业掀起了一股药企办医院的热潮。
然而,这股热潮并未持续。广州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庄一强指出,2016年至2018年是社会办医的高峰期,但自2019年起热度开始回落,特别是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社会办医进入了优胜劣汰的整合期。集采政策的影响也是促使药企退出社会办医的重要因素之一。自2018年大规模药品集采政策实施以来,药品价格下降,药企利润空间被压缩,一些药企不得不转向院外市场寻求新通路。
在2018年末,不少知名药企纷纷发布公告转让医院股份。其中包括华润三九、益佰制药和景峰医药等。如今,新华医疗再次转让旗下医院股权的消息再次引发了公众对这一议题的关注。
政策与反腐影响
近年来,医保谈判结果对医院利润空间产生了显著影响。2024年11月28日公布的第十批医保谈判结果中,共有117种目录外药品参与了谈判或竞价,其中89种药品谈判/竞价成功,平均降价63%,达到了历史的最低价。此外,我国采取的DRG和DIP支付方式改革也倒逼了医疗行为的规范和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同时,医疗反腐活动也在持续进行。自2023年7月起,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医药领域腐败问题的整治工作。到2024年,已有超180名医院书记、院长被查。严厉的打击使药企办医院也受到波及,为避免潜在的法律风险和声誉损失,药企纷纷加快了退出医院领域的步伐。
回归核心业务发展
面对社会办医领域的挑战和变化,药企纷纷选择回归核心业务发展。庄一强分析指出,药企出售医院的原因主要包括资金流不宽裕和医院端不营利等。此外,对于药企而言,制药是主业,医疗是副业。当药企主业资金宽裕时才会选择投资医院,但现在医药企业自身承压,出售医院顺理成章。
随着国家对创新药物研发的重视和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药企将更多资金投入到创新药研发中。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医药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0.5%,国产创新药市场规模突破1000亿元。各类药企也在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等前沿技术领域积极布局,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
从出海趋势上看,国内药企的创新实力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目光投向国际市场。通过License-out等方式,将自主研发的产品推向海外,实现产品的国际化销售。这一趋势将进一步推动药企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综上所述,社会办医领域的洗牌仍在继续,但药企通过剥离非核心业务、加大创新投入和拓展国际市场等方式,正在积极应对挑战并寻求新的发展机遇。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