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全国生物药品联盟集采消息引发多家生物医药公司股价下跌,市场普遍认为此次集采涉及品种范围更广、市场规模更大。相关企业回应称,整体影响有限,且出海策略可分摊降价影响。

近期,一则关于2025年全国生物药品联盟集采的消息在生物医药领域掀起了波澜,导致多家生物医药公司股价应声下跌。在安徽省医疗保障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2025年将继续开展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集采,并牵头全国生物药品联盟集采。这一消息迅速传导至资本市场,信达生物(1801.HK)的股价在消息公布后一度重挫14%,最终收跌10.16%。

此前,国家药品集采主要聚焦于化学药和中成药领域,而生物药及生物类似药因工艺复杂、获批数量有限,仅在部分省份进行了小规模尝试。例如,2022年广东省在内的11省联盟以及安徽省,就曾启动了对利妥昔单抗注射液这一生物药的集采。然而,市场普遍认为,全国生物药品联盟集采所涉及品种范围或将更广、市场规模更大,竞价也将更加激烈。

对于此次生物药品联盟集采,多家相关企业选择了沉默或谨慎回应。《中国经营报》记者向信达生物致函并电话采访,但未获得回复。同时,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可能涉及此次生物药集采的上市药企神州细胞(688520.SH)和百奥泰(688177.SH),神州细胞电话无人接听,而百奥泰工作人员表示,对于安徽省生物药集采的具体安排尚不清楚,公司将持续关注。

生物药集采扰动百亿市场

生物药作为医药行业的重要分支,在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临床应用潜力。然而,我国生物药产品的研发起步较晚,早期主要集中在对海外原研药的模仿与开发,以生物类似药为主。以贝伐珠单抗为例,该药物由罗氏公司开发,并于2010年2月在中国获批上市。2018年,该药物在中国的专利保护到期,随后齐鲁制药的贝伐珠单抗(商品名:安可达)于2019年12月获批上市,成为国内首款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自上市以来,其市场表现亮眼,到2021年销售额已超越原研药企业罗氏,目前在国内市场占有率接近50%。

根据药智网数据,2023年贝伐珠单抗在样本医院的销售额达到84.16亿元,2024年上半年销售额为50.84亿元,预计全年销售额有望突破100亿元大关。截至目前,国内已有12家企业成功上市贝伐珠单抗产品,包括齐鲁制药、信达生物、博安生物等。此外,米内网数据显示,2022年抗体药物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的销售规模合计已突破200亿元,其中贝伐珠单抗、曲妥珠单抗和利妥昔单抗的市场规模位居前列。

信达生物目前已有14个产品获得批准上市,包括信迪利单抗注射液、贝伐珠单抗注射液等。集采的重要目标之一是通过大规模采购降低药品价格,去除不合理利润空间。从以往小规模实践来看,纳入集采范围的药品价格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例如,在2022年广东等11省联盟双氯芬酸等药品带量采购中,利妥昔单抗首次出现在集采名单中,信达生物以885.8元/瓶的价格中选,降幅达59%。

生物药“出海”分摊降价影响

在“万物皆可集采”逐渐成为业内共识的背景下,生物药被纳入集采只是时间问题。近年来,国家医保局多次提及生物药集采,并明确表示生物类似药并非集中带量采购的禁区。2021年,胰岛素作为首个生物药品种被纳入全国集采范围,标志着生物药集采正式拉开帷幕。随后,国家医保局对生物药集采规则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整和完善。

针对生物药集采对企业的影响,信达生物方面近期回应称,公司已有14个产品上市,其中生物类似药有3个,且2025年还有多个新药上市,因此即使集采确认执行,对公司整体影响有限。同时,集采会带来销售管理费用的降低,对利润的影响也有限。而百奥泰方面则表示,生物药的集采是大势所趋,公司已做好准备参与竞争。公司的药品全部为自主研发,且有足够的产能去支撑市场需求,能够有效应对集采带来的价格影响。此外,公司的多款药品已在申报海外上市或开展国际临床,具有全球权益的药品陆续上市,可以有效分摊单一地区因环境政策等因素而对整体药品销售的影响。

综上所述,全国生物药品联盟集采的推进将对生物医药行业产生深远影响。虽然短期内可能导致相关企业股价波动,但长期来看,这将有助于推动行业健康发展,提高药品可及性和可负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