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北交所宣布设立两周年之际迎来新一轮改革,证监会发布意见改善市场流动性,提出19条系统性改革措施,涉及企业端、投资端、交易端等。北交所和全国股转公司宣布8项举措率先落地,旨在提升市场活力。

  北京证券交易所(下称“北交所”)在设立两周年的重要时刻,迎来了一系列旨在提升市场活力的改革举措。

  9月1日,证监会发布了《关于高质量建设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意见》,该意见聚焦于改善市场流动性,提出了19条系统性的改革措施,涵盖企业端、投资端和交易端等多个方面。此次改革不仅使科创板投资者可以“一键”开通北交所权限,明确了转板上市的预期,还允许优质企业无需经过新三板挂牌阶段,直接申请在北交所IPO上市。

  紧随其后,北交所和全国股转公司迅速宣布了8项具体措施,这些措施涉及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上市条件执行标准、转板机制以及做市交易等多个领域。

  滦海资本董事长高凤勇对第一财经表示:“周末出台的政策数量众多,兼顾了短中长期的发展需求。监管层不仅回应了市场的期待,还推出了许多意料之外的举措,总体超出了市场的预期。这显示了监管层对市场意见建议的高度重视,以及激活北交所市场的坚定决心。”

  流动性是交易所的生命线,也是市场定价的基础。自开市以来,北交所的日均成交额约为10亿元,年化换手率约为200%。北交所的未来发展离不开充足的流动性支持,市场各方对提高北交所流动性水平抱有较高期待。

  此次改革旨在解决北交所流动性问题的根本——即提供优质的投资标的。改革措施包括大幅缩短上市周期,提高上市的可预期性,以及优化上市路径。同时,转板机制的常态化也将有助于提升企业的估值预期。

  高凤勇分析称,北交所上市公司数量相对较少,市场总市值较小,虽然一直在推动大资金入市,但现实是大资金难以进入。与沪深市场相比,北交所的快速扩容可能会激活市场,而非承压下跌。此次改革针对性地优化了两条上市路径,提高了上市效率。

  一家私募股权基金总经理透露,其投资的一家企业原本在创业板排队上市,但由于科技含量不足,上市进程不顺利。此次北交所改革启动后,该企业决定转投北交所。

  高凤勇指出,当前北交所对于利润规模在5000万元左右的企业具有吸引力。同时,转板机制的常态化也将有助于提升头部企业的估值。转板机制实际上是一个联通器,更有利于北交所留住优质企业。

  在投资者扩容方面,此次改革允许科创板投资者“一键”开通北交所权限,预计可以吸引科创板的部分投资者进入北交所市场。此外,做市商和私募股权机构也将成为北交所的增量投资者。做市商制度的引入将活跃北交所上市公司的交易,而私募股权基金则可以通过二级市场增持上市前已持有的北交所股票。

  此次改革还出台了措施鼓励公募基金入市,并首次提出了支持地方专项基金的表态。业内人士认为,这将激活地方引导基金参与北交所的路径,有利于实现地方支持本地企业、招商引资和资产增值的多重目标。

  高凤勇表示,未来北交所可能会加快推进结构化降投资门槛的落地,这将进一步提升市场的流动性。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