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电联发布电力供需预测:2025年全国用电量将增6%
AI导读: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报告预测,2025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将同比增长6%左右,煤电所占总装机比重将降至三分之一。同时,煤电容量电价政策持续优化,将有效稳定企业经营和投资预期,保障电力系统充裕度水平。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于24日正式揭晓《2024-2025年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报告预测,至2025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将实现约6%的同比增长,新投产发电装机有望突破4.5亿千瓦大关,煤电所占总装机比重预计降至三分之一。这一预测揭示了我国电力行业的稳步发展趋势。
中电联强调,尽管外部环境日益复杂严峻,外贸出口形势及极端天气等因素给电力消费需求带来不确定性,但得益于我国宏观经济的平稳增长,电力需求将持续获得稳定支撑。预计2025年夏季用电高峰期间,华东、西南、华中及南方部分省级电网将面临电力供需紧平衡的挑战,然而,通过增加外购电力及跨省跨区支援等措施,可有效缓解电力供需紧张局势。进入冬季用电高峰,随着常规电源的陆续投产,电力供需形势将有所改善。
用电增速何以超越GDP增速?
回顾2024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达到9.85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增速较上年微增0.1个百分点。全行业用电指数高达129.5,显示出全行业用电量较2020年基期增长了29.5%。中电联统计与数据中心主任侯文捷指出,这一稳中有升的电力消费增速,正是“两新”政策等一揽子增量政策措施效果的直接体现,反映出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尽管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与GDP增速走势基本同步,但前者持续高于后者,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侯文捷对此解释称,全社会用电量与GDP之间存在显著的结构性差异,导致两者增速存在偏差,但并未背离基本关系。一方面,六大高耗能行业在全社会用电量中占比高达四成,但在GDP中占比较低;另一方面,第三产业在GDP中占比高达53%~57%,而用电量占比却仅在16%~19%。单位GDP电耗上升是全社会用电量增速高于GDP增速的直接原因,其中,第一、三产业及居民生活电气化水平提升是主要驱动力。
“两新”政策效应彰显
“两新”等政策有效拉动消费品制造业用电量平稳增长,2024年,该行业用电量同比增长5.7%,所有子行业用电量均实现正增长。同时,“两新”政策还推动设备制造等行业用电量快速增长,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等行业用电量增速均超过10%,其中,新能源车整车制造用电量同比增长高达34.3%。
近年来,我国重点用能领域电能替代稳步推进,2024年全国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9%左右,符合预期目标。随着大规模设备更新的积极推进,终端用能电气化改造将加速推进。中电联电力发展研究院院长张天光表示,终端用能电气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将助力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新兴产业发展,释放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活力,同时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生产工艺流程的绿电消费比重,增强我国基础工业产品的全球市场竞争力。预计至2030年,全国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34%左右,电气化水平将稳居全球前列。
煤电容量电价政策持续优化
自煤电容量电价政策于2024年1月1日实施以来,全国各地均有效落实,并细化了政策执行和考核细则。广东等省份还因地制宜出台了气电容量电价政策,进一步完善了覆盖多电源品种的容量电价机制。这些措施有效稳定了企业经营和投资预期,保障了电力系统充裕度水平,提升了新能源消纳能力,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然而,容量电价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仍面临一些关键问题,如容量电价补偿比例、容量电价获取考核标准、跨省跨区容量电价分担等,还需进一步深化研究。
针对这些问题,中电联规划发展部改革处处长孙健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逐步扩大容量电价回收固定成本的比例,深化研究其他电源品种容量电价机制;二是明确跨省跨区送电机组的容量电费分摊方式,确保容量电费公平合理、足额按时支付;三是进一步细化各地区容量电费考核认定办法,深入研究供热机组在供热季部分容量电费损失的处理办法。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