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基金规模超主动权益,ETF成长线资金新宠
AI导读:
公募基金2024年四季报显示,被动指数基金规模首次超越主动权益类基金,ETF成为长线资金入市的重要工具。随着更多长线资金的积极入市,指数基金市场有望继续扩大。
根据最新发布的公募基金2024年四季报数据显示,被动指数基金的规模已首次超越了主动权益类基金,标志着我国基金市场的一次重要转变。随着更多长线资金的积极入市,指数基金,特别是ETF(交易所交易基金),已成为这些资金的重要投资工具。
被动基金规模历史性超越
公募基金2024年四季报已全面披露。据天相投顾统计,截至2024年底,被动权益类指数基金的规模达到3.96万亿元,相比之下,主动权益类基金的规模为3.44万亿元。这是被动指数基金首次在规模上超越了主动权益类基金,标志着我国基金行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数据来源:天相投顾
进入2025年,资金继续大量涌入ETF市场。据Choice数据,截至1月22日,股票ETF的净申购额已超过330亿元。从新发基金的角度看,指数基金的新发规模合计超过170亿元,且有多只指数基金的发行规模超过了10亿元。
目前,市场上仍有多只指数基金正在或等待发行,预计将为市场带来新的增量资金。Choice数据显示,当前共有7只指数基金正在发行,另有5只即将发行。此外,1月22日,首批12只科创综指ETF已获批,预计很快将启动发行。
在全球范围内,指数化投资的浪潮正在席卷全球,ETF的规模也在持续扩张。截至2024年底,全球ETF的规模已突破15万亿美元。
中证指数有限公司指出,中国境内的指数化投资已步入新的发展阶段。截至2024年底,我国ETF的规模约为3.5万亿元,近三年的复合增长率超过60%,增速高于同期的欧美市场。一方面,中证A系列特色宽基指数引领了新的投资热点,境内宽基指数产品的规模再创新高;另一方面,聚焦新质生产力、央国企等主题的指数产品也呈现快速增长。
长线资金积极配置ETF
目前,指数基金已成为长线资金入市的重要工具。公募基金2024年四季报显示,截至2024年底,仅中央汇金持有的四只沪深300ETF和华夏上证50ETF的总市值就高达7850亿元。
在2025年以来上市的多只ETF中,也频繁出现长线资金的身影。例如,根据融通中证A500ETF发布的上市交易公告书,截至1月16日,机构投资者持有的基金份额占基金总份额的比例为58%,其中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有5亿元。
此外,截至1月14日,中金金益混合型养老金产品持有中金中证A500ETF 3400.71万份。除了养老金产品外,多家保险公司也位列前十名基金份额持有人,如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持有超2亿份,中国人寿再保险有限责任公司、横琴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等机构持有的份额也均超过1亿份。
华安基金总经理助理许之彦表示:“从全球来看,ETF是一个非常好的配置资产工具。例如,海外的养老金、企业年金等大量的长期资金都选择配置ETF。在国内,中央汇金、一些大型保险公司也会大量购买ETF,这些资金起到了耐心资本、长期资本的作用。”
更多长线资金入市可期
2024年12月12日,首批85只权益类指数基金被纳入个人养老金投资产品目录。易方达基金认为,这一举措将有助于吸引更多中长期增量资金通过指数基金进入资本市场,构建“长钱长投”的生态,推动指数基金的持续创新探索。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被动指数基金规模的持续增加,它们已成为稳定市场的重要力量。海通证券指出,随着政策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A股ETF有望受益于这些长期资金的配置力量。
中证指数有限公司认为,随着A股市场有效性的持续提升,未来境内宽基指数产品的吸引力将进一步增强。一是随着中长期资金入市进程加快以及A股市场有效性进一步提升,宽基指数化投资规模或将持续扩容;二是境内宽基指数体系日益丰富,可为中长期资金配置需求提供高质量的指数供给;三是随着“宽基+Smart Beta”等衍生策略指数产品体系的持续丰富、核心宽基股指期货为代表的股指衍生品不断发展以及宽基指数的指数增强产品的推出,宽基指数化投资的生态将进一步完善。
作者:赵明超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