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证监会主席吴清在新闻发布会上详细介绍了中长期资金入市及公募基金改革方案,明确了提高各类中长期资金投资A股实际规模和比例的具体指标要求,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举措。同时,针对公募基金行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证监会已形成初步改革方案,旨在推动公募基金行业的健康发展。

1月23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证监会主席吴清就中长期资金入市及公募基金改革等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吴清强调,中长期资金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力量,对于维护市场平稳健康运行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堪称市场的“压舱石”与“稳定器”。

就在发布会前一天,中央金融办、证监会等六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该方案针对公募基金、商业保险资金、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关键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具体举措,并明确了提高各类中长期资金投资A股实际规模和比例的具体指标要求。吴清在发布会上进一步补充了方案的相关内容。

吴清介绍,《实施方案》从建立适配长期投资的考核制度、投资政策、市场生态建设等多方面作出了针对性的制度安排,旨在解决中长期资金入市面临的卡点堵点问题。同时,针对公募基金行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证监会已形成初步改革方案,从完善基金公司治理、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和加强监管执法三方面入手,推动公募基金行业的健康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证监会将强化对基金投资交易行为的引导和约束,坚决纠正“高换手率”“风格漂移”等过度投机行为。此外,从2025年起,将进一步降低基金销售费率,预计每年可为投资者节约约450亿元费用,这是公募基金费率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

在中长期资金来源方面,吴清表示,将稳步提高中长期资金投资A股规模和比例。其中,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未来三年每年至少增长10%;大型国有保险公司从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将用于投资A股,预计每年至少为A股新增几千亿长期资金。此外,《实施方案》还细化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等中长期资金的长周期业绩考核机制。

吴清指出,考核周期短是制约中长期资金扩大A股投资的重要卡点之一。实施长周期考核能够有效熨平短期市场波动对业绩的影响,对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制度性突破。同时,《实施方案》还明确了给予银行理财、保险资管与公募基金同等政策待遇,允许其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定增。

方正富邦基金权益研究部行政负责人、基金经理乔培涛表示,《实施方案》的发布有助于疏通保险、银行理财等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卡点堵点,增强市场内在稳定,降低市场波动性和投机性,提振投资者信心,有利于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发展。

此外,吴清还谈到了吸引和便利外资投资的问题。他表示,外资已成为A股市场的重要资金来源之一,其中包括许多全球知名的主权基金、养老金、公募基金等中长期资金。这些外资多年来积极参与A股市场,对资本市场稳定发展作出了贡献。

在公募基金改革方面,吴清介绍,受股市波动等复杂因素影响,部分权益类基金出现了亏损,公募基金行业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为此,证监会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改革举措,包括完善基金公司治理和定位、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和加强监管执法等。其中,公募基金销售费率改革最受关注,预计每年可为投资者节约大量费用。

据证监会发布的《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工作方案》,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工作将分阶段推进。目前,管理费、托管费及交易佣金费率的调降已落地实施,下一阶段的改革将集中在销售费用上。同时,证监会还提出了发展权益基金的四方面举措,包括推出更多适配投资者需求的产品、加快推进指数化投资发展等。

发布会现场图片

(文章来源:时代周报,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