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部门联合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助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AI导读:
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实施方案》,聚焦中长期资金入市问题,提出具体举措。政策旨在提升资本市场稳定性,增强投资者信心,为市场带来增量资金。预计公募基金等将稳步扩大规模,助力A股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
近日,中央金融办携手中国证监会等六大权威部门,联合颁布了《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该方案直击公募基金、商业保险资金、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入市的痛点与难点,推出了一系列针对性强、操作性高的具体措施。1月23日,国新办专门召开新闻发布会,详细阐述了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情况。
富国基金对此进行了深入解读,指出该政策的核心目的在于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提升资本市场的稳定性,推动高质量发展,同时增强投资者的收益感和市场信心。该政策的核心亮点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中长期资金入市的硬性指标得到明确。针对公募基金,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实施方案》要求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在未来三年内,每年至少实现10%的增长。对于商业保险资金,则提出大型国有保险公司自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将用于投资A股。此外,第二批保险资金的长期股票投资试点也将在2025年上半年落地,资金规模预计不低于1000亿元。
其次,中长期资金将全面实施长周期考核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进一步指出,《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公募基金、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年金基金等,全面建立并实施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大幅降低国有保险公司当年度经营指标考核权重,并明确细化全国社保基金五年以上长周期考核。
再者,政策将持续加大供给,不断优化资本市场生态。包括鼓励上市公司加大股份回购力度,实施一年多次分红政策;允许公募基金、商业保险资金、基本养老基金、企(职)业年金基金、银行理财等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公司定向增发;推动上市公司加大股份回购增持再贷款工具的运用;进一步扩大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操作规模,目前规模已达1050亿元;同时稳步降低公募基金综合费率,引导基金公司将每年利润的约定比例用于自购旗下权益类基金。
富国基金认为,短期内,中长期资金入市的预期将有效提振投资者信心。而从长远来看,随着政策的持续出台和落地,将有利于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的障碍,为市场注入源源不断的增量资金。
据富国基金测算,截至2024年底,公募基金持有A股市值达到5.9万亿元,全年同比增速为13.5%。然而,近三年的滚动年化复合增速却为-2.8%,且A股配置比例仅为18.2%,处于2013年以来的较低水平。但在未来三年内,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每年至少增长10%的指引下,公募基金有望稳步扩大权益类基金的规模和占比,为A股市场带来万亿级的增量资金。
富国基金还表示,随着中长期资金的持续流入,A股市场的投资者结构将不断优化,资本市场生态将得到显著改善,市场的稳定性将进一步增强,为A股实现“慢牛”“长牛”奠定坚实基础。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