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支付行业马太效应显著,多家支付机构支付牌照被注销。汇明商务、得仕股份、中汇电子支付等支付牌照被注销,预付卡牌照成为注销重灾区。支付行业洗牌加剧,巨头占据绝大多数市场份额。

支付行业的马太效应日益显著,支付牌照注销事件频发!1月22日,人民银行行政审批公示显示,汇明商务服务有限公司的支付牌照已被正式注销。该公司持有的业务类型为储值账户运营Ⅱ类,业务覆盖范围包括江西省、湖北省、上海市,其原牌照于2024年8月完成换证,有效期本应延续至2028年7月。至此,今年已有4张支付牌照被注销,累计注销数量已达99张。

在汇明商务服务有限公司支付牌照被注销之前,人民银行官网已于1月17日公布了“已注销许可机构”信息,得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得仕股份”)和中汇电子支付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汇电子支付”)的支付牌照同样被正式注销,备注信息均为“不予续展(换证)”。

得仕股份成立于2006年10月,作为上海地区最早取得第三方支付业务许可证的企业之一,其主营业务涵盖预付卡发行与受理、互联网支付。然而,近年来得仕股份多次违规被罚。2022年2月,得仕股份因违反清算管理规定被罚款430万元,并被责令限期改正。2023年12月,得仕股份再次因违反商户管理规定和清算管理规定被警告,并被没收违法所得242.62万元,罚款8630.5万元,合计罚没金额超过8873万元。

中汇电子支付,总部位于天津,注册资本30050万元,业务遍布全国,服务于航空票务、电子票务、教育、外贸等数万家行业客户。然而,中汇电子支付也曾因清算系统故障、重复付款等问题引发市场广泛关注。近年来,中汇电子支付也频繁接到罚单。2021年9月,中汇电子支付因违反银行卡收单业务相关法律制度规定,被人民银行天津分行罚款1399万元。2023年10月,中汇电子支付又因未按规定办理特约商户资金结算、未落实实名制管理、未按规定设置收单银行结算账户等问题,被人民银行天津分行警告,并被没收违法所得1328.11万元,罚款6762.55万元。

其实,早在2021年8月和2023年1月,得仕股份和中汇电子支付就已因存在《中国人民银行行政许可实施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的情形,其《支付业务许可证》续展申请的审查被人民银行中止,后续牌照续展一直悬而未决,直至今年才公布注销信息。

大连中鼎支付有限公司(简称大连中鼎支付)的支付牌照则是今年首张被注销的支付牌照。大连中鼎支付成立于2006年4月,为大连中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2011年获得《支付业务许可证》,业务类型为预付卡发行与受理,业务范围仅限辽宁省。去年7月初,大连中鼎支付曾有意转让公司股权,但最终未能成功。

据统计,截至目前,央行已累计注销99张支付牌照,仅剩173家支付机构持有许可,其中单一预付卡牌照占比高达80%以上,成为支付牌照注销的重灾区。近年来,支付牌照进入重新布局洗牌阶段,每年都有牌照被注销。比如2023年有15家支付机构被注销牌照,退出市场,2024年也有10家,今年开年就达到了4家。

博通咨询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认为,支付牌照减少是行业内自然优胜劣汰的结果。一方面,预付卡牌照已跟不上市场发展的步伐,因此大批量的被淘汰;另一方面,一些银行卡收单和互联网支付牌照也因自身合规问题被淘汰出行业。王蓬博预测,未来支付行业的马太效应将更加显著,巨头将占据绝大多数市场份额,排名十位之后的支付机构发展空间有限。尽管支付利率不断走低,但行业利润仍然丰厚,支付作为商业数字化的入口和基础工具,巨头和收单机构实际上是同一条产业链上下游的关系,而非竞争对手。

支付牌照注销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