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内蒙古计划首发超过660亿元的特殊再融资债券用于偿还存量债务,打响地方政府“化债”第一枪。此举将对高债务风险地区的流动性风险起到缓释作用,并可能标志着一揽子化债方案正逐步进入落地实施阶段。

自中共中央政治局提出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以来,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内,内蒙古率先行动,计划首发超过660亿元的特殊再融资债券,专门用于偿还存量债务,此举被视为地方政府“化债”行动的第一枪。

10月6日,中国债券信息网正式公布了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再融资一般债券八期至十一期的相关信息披露文件。其中,第九期至十一期的再融资一般债券尤为引人注目,这三期债券的总发行额高达663.2亿元,且全部募集资金均指向偿还存量债务,这与以往再融资债券多用于偿还到期政府债券本金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

根据澎湃新闻记者的整理,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此次发行的第九期至十一期再融资一般债券,将全部用于偿还政府拖欠企业的账款,这一举措无疑将对缓解企业资金压力、优化营商环境产生积极影响。

与此同时,天津市也于10月6日公布了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信息,计划于10月10日发行总额达306.1338亿元的地方政府债券,其中包括再融资一般债券210亿元,同样用于偿还存量债务。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高级分析师冯琳指出,特殊再融资债券与普通再融资债券在募集资金用途上存在显著差异,前者主要用于置换地方隐性债务,实现隐债显性化。这一做法不仅有助于降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还能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稳定的资金支持。

据统计,2022年内蒙古全区政府债务余额已达9339.7亿元,其中自治区本级、盟市本级、旗县政府债务分别占11.2%、34.7%、54.1%。从举借主体和资金来源看,政府部门、事业单位、融资平台公司等多元主体均参与了债务举借,其中政府债券发行占比较大。

面对庞大的债务规模,内蒙古此次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券无疑是一项重要举措。冯琳分析认为,此举不仅将对市场预期产生积极影响,还可能标志着一揽子化债方案正逐步进入落地实施阶段。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也表示,内蒙古此次行动释放了积极信号,有助于缓解市场谨慎情绪。同时,他也指出,当前我国已经历了两轮隐性债务化解工作,未来还需持续关注政策效果,以动态评估债务置换对流动性压力和企业基本面的改善程度。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