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国全面实施水资源费改税改革后首个征期平稳结束,企业反响积极,水资源税改革正面效应显现。改革通过税收杠杆调节用水行为,鼓励节水改造和技术创新,提高用水效率。

中新社北京1月23日电 (记者刘育英) 中国自2024年12月1日起全面实施水资源费改税改革后,首个征期已平稳落幕。据国家税务总局23日披露,水资源税首个申报期运行平稳,企业普遍反响积极,标志着水资源税改革的正面效应正逐步显现。

此次水资源费改税试点在全国范围内铺开,标志着中国在水资源管理上的重大变革。水资源税可选择按月、按季度或按次申报缴纳,各地税务部门已顺利完成首个征期的各项工作,确保了改革的平稳过渡。

改革后,水资源税的征收主体由原先的水行政主管部门转变为税务部门,两者间建立了数据共享机制,极大地减轻了企业手动输入的负担,提升了办税效率与便利性。

根据规定,水资源税改革鼓励节水行为,对用水效率达到国家用水定额先进值的纳税人,将给予水资源税减免优惠。这一政策导向已在纳税人中产生了积极反响,多数企业的正常生产用水成本未因改革而上升,反而增强了节约用水的意识和动力。

南宁一家制糖企业的会计叶先生表示:“在水资源税开征前,我们进行了税收成本测算,并据此调整了用水策略,目前正致力于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此外,改革还特别针对洗车、洗浴、高尔夫球场、滑雪场等特种行业取用水,设定了较高的税额标准。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一家加油站的法定代表人黄其通透露,目前申报的水资源税较改革前有明显增加。“为了降低成本,我们已对洗车人员进行了节水培训,并计划更新洗车设备以达到节水目的。”

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院长樊勇指出,水资源税改革通过税收杠杆有效调节了用水行为,鼓励企业进行节水改造和技术创新,从而提高了用水效率。这一改革不仅有助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也为推动绿色发展贡献了力量。

(图片来源:网络)(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