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国六部门联合发布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方案,涵盖商业保险资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等,旨在提升市场稳定性与流动性。本文连线专家解读政策影响,分析中长期资金入市将如何改变A股市场投资者结构,提升资本市场效率。

1月22日,中国六部门联合发布了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具体方案,次日,国新办进一步介绍了这一举措。此次被纳入推动入市范畴的中长期资金涵盖了商业保险资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职)业年金基金以及公募基金等,这些资金大多与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中长期资金正式步入A股市场,这一政策的实施究竟能发挥哪些积极作用?央视《新闻1+1》节目特别连线了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一梅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为观众带来深入的分析与解读。

新增保费30%投资A股,助力市场稳健发展

面对镜头,李一梅总经理强调,保险资金作为长线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稳定性强、偿付周期长而备受瞩目。尽管目前保险公司投资权益的上限已提升至25%,但在32万亿的保险资金中,仅有3.2万亿(约10%)投资于权益市场,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此次政策调整明确要求新增保险资金入市比例达到30%,无疑将大幅提升保险资金入市的积极性与比例。

长周期考核机制,引导资金理性投资

李一梅进一步指出,中长期资金的核心在于其考核周期的长短,这直接决定了其是否为真正的中长期资金。若以一年为考核周期,投资行为往往趋于短视;而若将考核周期延长至三到五年,则能更理性地看待资产配置与投资决策。这不仅有助于提升长期收益的可得性,还能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促进与上市公司之间的良性互动。

构建良好市场生态,吸引中长期资金入市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则从市场生态的角度阐述了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重要性。他认为,要吸引中长期资金入市,首先需要提升上市公司的质量与投资价值。过去一年,中国资本市场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如市值管理指引、鼓励分红与回购等,显著提升了A股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与投资吸引力。

此外,刘俏院长还强调,应不断创新金融产品与工具,以满足中长期投资的需求。例如,各种指数基金的推出就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选择。同时,政府还应允许机构参与企业的定增工作,并利用央行推出的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等再贷款政策举措,进一步吸引中长期资金入市。

中长期资金入市,引领A股市场变革

对于中长期资金入市将给A股市场带来的变化,刘俏院长表示,从短期来看,这将增加市场的流动性;而从长期来看,则有望改变中国资本市场投资者的结构,使市场逐渐由个人投资者主导转变为机构引领。这种转变将提升资本市场的内在稳定性、定价效率与资源配置效率,为投资者带来更多的投资回报,并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

综上所述,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不仅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举措,更是提升市场稳定性、促进实体经济与资本市场良性互动的关键所在。(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