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民政部等18部门联合印发《困境儿童个人信息保护工作办法》,旨在规范困境儿童个人信息使用,保护其个人信息安全,维护合法权益。明确各部门处理困境儿童信息规范,严禁违规披露或泄露,确保困境儿童信息得到严格保护。

据民政部官方网站2025年1月23日发布的权威消息,为了更有效地规范困境儿童个人信息的合理使用,全面保护其个人信息安全,并确保困境儿童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维护,民政部携手其他17个相关部门,共同颁布了《困境儿童个人信息保护工作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依据2016年6月正式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意见》,困境儿童涵盖了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在生活、医疗、教育等方面面临挑战的儿童,因自身残疾导致在康复、照料、融入社会等方面遇到障碍的儿童,以及因家庭监护缺失或不当监护而遭受虐待、遗弃、意外伤害、不法侵害等,使得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或已遭受侵害的儿童。

此前,在2024年10月,民政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当年第二季度末,全国范围内共有14.1万名孤儿和41.4万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被纳入了基本生活保障体系。

《办法》明确指出,各相关部门在处理困境儿童个人信息时,必须严格遵守规定,严禁违规披露或泄露相关信息。对于不满十四周岁的困境儿童,其个人信息的处理需取得儿童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明确同意,并采取严密的保护措施。对于年满十四周岁的困境儿童,处理其个人信息则需依法获得其本人的同意,并以清晰的方式通知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若困境儿童因身心健康原因无法表达意愿,同样需征得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同意。

任何组织和个人在发布通讯、新闻等涉及困境儿童特定身份的信息时,必须事先明确告知发布的必要性以及对个人权益可能产生的影响,并依法征得困境儿童及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同意,同时做好必要的技术处理。

《办法》进一步要求,宣传、网信、文化和旅游、广播电视等部门在制作、引进、播出涉及困境儿童的图书、报刊、电影、广播电视节目或网络信息时,应严格审查内容,确保不公开困境儿童的姓名、家庭住址、肖像、声音影像、就读学校等敏感信息,以及任何可能对其造成不良影响的内容。如确因工作需要,必须做好相应的技术处理。

《办法》还着重强调,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将困境儿童标签化,不得利用困境儿童个人信息来博取关注、赚取流量,更不得利用这些信息进行募捐、直播带货等活动。对于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因困境儿童通过其发起求助而需要公开相关信息的,必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和《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执行。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