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智能家居产品正在提升人们日常生活的便利性和舒适度,但市场上存在虚假宣传、价格欺诈和App消费陷阱等问题,消费者需提高警惕。

新京报讯(记者张洁)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家居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WiFi直控电热毛巾架、智能桌面鱼缸、恒温花洒等创新产品,正以黑科技的力量提升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便利性和舒适度。然而,智能家居市场并非一片叫好,部分消费者对智能产品的体验感和兼容性提出质疑,认为这些产品不过是“花了冤枉钱”的智商税。业内人士指出,这种分歧主要源于单品智能化与全屋智能化之间的标准缺失和品牌生态差异,导致产品间缺乏有效联动,形成割裂感。

智能家居产品的普及,虽为消费者带来了便捷,但随之而来的投诉问题也日益增多,尤其是质量问题、售后问题以及虚假宣传,成为消费者投诉的热点。

一、虚假宣传频发

一些品牌,尤其是通过线上平台如短视频等,夸大产品功能、性能与效果,误导消费者。例如,某品牌扫地机器人被宣传为拥有超长待机时间,某空气净化器则声称能百分百去除甲醛和PM2.5,这些不实宣传严重损害了消费者权益。

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4年第三季度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显示,与2023年同期相比,虚假宣传、安全、假冒问题投诉比重显著上升。其中,家用电子电器类投诉量位居榜首,达到65275件,同比增长1.59%。

二、价格欺诈横行

在促销期间,如年货节或双十一,部分商家采取先提价再打折的策略,使得产品价格并未真正降低,消费者需警惕此类价格陷阱。有消费者反映,在双十一期间购买的扫地机器人,后发现同款商品降价800多元,尽管商家承诺保价双十一,但后续推出的新优惠活动仍导致消费者蒙受损失。

三、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部分智能家居产品使用低质量配件和材料,售后服务无保障,甚至不履行承诺。例如,一些低价智能门锁在销售后,生产厂家便消失无踪,给消费者带来极大困扰。

四、App消费陷阱重重

智能家电与互联网的连接,使得App成为控制家电的重要工具。然而,一些App内嵌付费内容,且广告过多,诱导消费者消费。中国消费者协会曾指出移动互联网广告推送存在的问题,如点击广告自动跳转免密支付、在特殊场景植入广告影响消费者体验、变相强制跳转广告等。

综上所述,智能家居市场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消费者在购买智能家居产品时,应提高警惕,避免落入消费陷阱。

(文章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