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随着春节餐饮消费的升温,多地市场监管部门、行业协会及消费者协会纷纷发布通知及消费提示,聚焦于年夜饭预订及春节市场价格行为,旨在规范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权益,强调明码标价和反食品浪费。

新京报讯(记者王萍)随着春节餐饮消费的持续升温,餐饮市场迎来了新一轮的消费热潮,但与此同时,一系列新老问题也逐渐浮现。诸如“年夜饭是否必须预定套餐”、“年夜饭到家是否为预制菜”以及菜单上海鲜和酒水标注的“时令价”是否构成“霸王条款”或行业“潜规则”等议题,成为了消费者关注的焦点。针对这一系列问题,近期多地市场监管部门、行业协会及消费者协会纷纷发布通知及消费提示,聚焦于年夜饭预订及春节市场价格行为,旨在规范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权益。

近日,京津冀三地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元旦、春节期间市场价格行为的联合提示》,明确要求各经营主体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及相关价格法律法规,加强价格自律,做到依法经营、诚信经营。各餐饮经营者需确保店内菜单、价签等标价内容真实准确、货签对位、标识醒目,并避免因产地、规格等差异导致的“两套菜单”现象。同时,在销售“小份菜”、“半份菜”及提供外卖打包服务时,均需做好明码标价工作,确保价格透明。

广州市市场监管局亦于1月10日向各经营者及相关单位发布了价格提醒告诫函,强调餐饮服务经营者应自觉规范价格行为,保持店内菜单、价签、点菜App等标价内容的一致性,并提供清晰的价格信息,避免使用模糊语言如“时价”。此外,对于需收取的“茶位费”等费用,应在醒目位置做好明码标价,严禁出现“反向抹零”等价格违法行为。

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则针对春节期间的餐饮消费,尤其是网上订餐发出了消费提示。提醒消费者在选择团购餐饮服务时,除查看餐厅资质外,还需关注用户评价,并仔细阅读团购条款,注意使用时间及有偿使用等限制条件。同时,建议消费者网上订餐时选择资质齐全、离家近、配送快、评价好且使用“食安封签”的商家,或自行前往店内取餐,以确保食品安全。此外,还倡导消费者按需适量点餐,反对餐饮浪费,践行“光盘行动”。

在监管层面,北京市延庆区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大队近日针对大型餐饮经营主体开展了“年夜饭”专项检查,要求餐饮经营主体规范经营行为,承担起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并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张贴反食品浪费宣传材料,主动提示消费者适量点餐。同时,严禁以营利为目的误导消费者多下单导致餐饮浪费,且餐饮服务单位不得设置最低消费门槛。

1月13日,北京市餐饮行业协会发布了《关于2025年两节餐饮企业价格规范工作通知》,进一步强调了餐饮企业需明码标价的要求,特别是酒水类和海鲜类商品不得标示“时价”、“时令价”。同时,要求餐饮企业积极做好节日保价供应工作,规范市场价格行为,并确保线上平台或小程序上销售商品所标示的划线价格信息真实准确有依据。此外,还强调了遇有客人投诉时应有专人负责接待及处理,以妥善解决各类纠纷。

(文章来源:新京报;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