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竞争秩序场报告》发布:电商平台“仅退款”问题引关注
AI导读:
《2024年竞争秩序场报告》聚焦电商、社交平台和端侧AI三大领域,深入剖析电商平台的“仅退款”问题,探讨竞争秩序的裂缝与演变,以及平台自治背后的裁判争议。
竞争秩序,这一话题历久弥新,尤其在产业更迭的关键时期显得尤为关键。过去一年中,互联网平台旧有模式的问题依旧悬而未决,存量竞争中的矛盾愈发尖锐;与此同时,人工智能的兴起虽然带来了新机遇,却也伴随着安全与治理的诸多挑战。
为此,我们隆重推出《2024年竞争秩序场报告》,深度聚焦电商、社交平台及端侧AI三大领域,结合过去一年的经典案例,系统剖析竞争秩序的裂缝与演变。这不仅仅是一份问题清单,更是一张问题地图,旨在揭示哪些秩序出现了裂痕,并探讨其将如何塑造未来的市场格局。
至2023年年末,“仅退款”已成为电商领域的“标配”。2024年,电商平台战略呈现“两手抓”特征:一方面强化低价优势,另一方面通过规则优化提升差异化竞争力。尽管电商平台正逐步向可持续竞争策略过渡,但在存量竞争阶段,价格依然是争夺市场份额的利器。此外,平台推出的仅退款、运费险等政策虽旨在留存消费者,但实践中却屡被滥用,对电商生态造成了严重冲击。
以“仅退款”为例,该政策初衷是优化消费者购物体验,允许用户在无需退货的情况下获得退款。网经社《2024年电商平台“仅退款”调查报告》显示,该规则通常适用于商品存在严重质量问题或商家违规行为等场景。京东自营店于2014年率先试用,但真正让“仅退款”广为人知的是拼多多。2021年,拼多多在生鲜品类推出该服务,2023年扩展至全品类,申请时间延长至15天,并默认商家同意退款。至2023年末,“仅退款”已成为淘宝、京东、抖音、快手等主流电商平台的标配。
网经社基于近2000位商家与1000位消费者的调查显示,近一年内仅1.06%左右的商家未遭遇“仅退款”困扰,89.05%的商家持反对态度,仅1.39%支持。而消费者反响截然不同,约25%的受访者会利用“仅退款”薅羊毛,其中高频使用者占13.39%,超过三成消费者对“仅退款”表示非常满意。
“仅退款”滥用问题主要源于两方面:一是不合理的平台设计,如平台以弹窗形式介入消费者与商家沟通,主动提供“仅退款”选项,终止商家端聊天,且缺乏实际审核机制,导致消费者仅凭图片即可通过退款申请;二是黑灰产业规模化逐利行为,如QQ群聚集“薅羊毛党”,利用“仅退款”不花一分钱购物,社交平台亦可轻易搜到相关教程。
二手交易APP“闲鱼”已有大量电商平台“折扣代拍/代买/代购”条目,利用“仅退款”或空包裹进行“退货退款”。北京市检察院公布的典型案例显示,嫌疑人通过虚构退货理由,骗取电商平台退款高达200余万元。
面对“仅退款”滥用问题,头部电商平台已开始调整规则,聚焦三方面:一是通过大数据技术识别“薅羊毛”行为,限制退单率高或消费异常用户的退款申请;二是加强“仅退款”商品抽检,核实商品问题真实性;三是交回商家售后自主权,减少平台主动介入。然而,这些调整的实际效果尚待观察,商家指出平台提高评分要求,将责任转嫁给商家,增加了小商家的运营压力。
同时,申诉渠道的局限性也成为商家痛点。网经社调查报告显示,面对不合理的“仅退款”事件,大部分商家无奈接受,其次是司法诉讼(24%),向平台申诉仅排第三(22%)。申诉流程包括在平台“申诉中心”提出申请、填写理由并提供证据、等待平台裁定。商家在此过程中往往受限,如淘宝要求24小时内提交完整材料,逾期视为放弃申诉。
此外,平台判罚规则和标准也让商家困惑。尽管平台提供申诉渠道,但商家难以申诉成功,规则更像走流程。商家反映,即使提交申诉,消费者也可在商家拒绝后5日内再次申请或直接申请平台介入处理。平台协助买家介入,仅用34秒就退款成功。
根据我国《电子商务法》规定,电商平台修改服务协议、交易规则应公开征求意见,并在实施前七天公示。但实际情况是,平台虽在“规则中心”公示规则,却更多履行通知义务,很少吸纳商家意见。这反映出电商平台规则设计与执行中的两大矛盾:平台强势主导地位与商家弱势地位失衡;规则形式上的“透明”与实际执行中的“封闭性”落差。
2024年,监管部门明显加大对电商平台规则的关注力度。市场监管副局长束为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示,已约谈主要电商平台,提出具体整改要求。同时,《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暂行规定》也开始实施,其中规定平台经营者不得利用服务协议、交易规则等手段对平台内经营者进行不合理限制或附加不合理条件。
然而,规则调整的执行效果依然存疑。商家与平台的纠纷呈上升趋势,但平台往往以“自治权”为由置身事外。司法实践中,“仅退款”相关案件数量逐年上升,但裁判思路尚未达成一致。争议焦点在于“仅退款”是否属于“平台自治”范畴,商家是否应无条件遵守。对此,存在不同观点,部分法院认为商家应遵守平台规则,但也有法院认为平台应给予商家合理回应和举证时间,直接介入退款措施侵犯了商家与消费者平等处理售后问题的权利。
虽然商家在部分案件中胜诉,但整体权益并未得到维护。大部分胜诉商家的涉案商品质量被判定为“完好”,而货品稍有瑕疵的商家可能会选择放弃权益。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