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IPO市场阶段性收缩,股权融资与并购市场跷跷板效应显现。企业面临新挑战,转向并购市场寻找机遇,并购逻辑快速变化,IPO与并购跷跷板效应或趋向弱化。

华北地区某科技创新型企业负责人王欢(化名)向证券时报记者透露,其公司董事会讨论后认为,当前走IPO通道已显得相对被动,创业人和投资人都更倾向于在并购市场中寻找机遇。这一趋势反映了IPO和再融资市场今年的阶段性收缩特征,股权融资与并购市场间的“跷跷板效应”再度显现。

数据显示,自9月以来,上交所、深交所首次公开募股项目新受理数量为0,再融资项目也遭遇零受理。市场普遍认为,这与监管调控融资端的节奏紧密相关。监管部门加强了对一、二级市场的逆周期调节,以促进市场协调平衡,导致IPO和再融资市场阶段性收缩。

在监管收紧的背景下,A股再融资市场出现震荡,多家A股公司定增终止,拟募资金额合计超千亿元。不少上市公司因融资及募投项目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等问题被监管重点关注,市场整体股权融资规模显著下降。尽管如此,仍有部分公司在监管调控节奏前完成注册,显示再融资市场仍在正常进行。

股权融资市场的降温不仅受政策影响,还与宏观经济和产业形势密切相关。同时,市场自我调整和风险控制机制也在发挥作用。面对这一变化,公司主体需要更加注重提升自身能力,尤其是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

王欢所在的公司便是顺势求变的代表。随着全面注册制时代的到来,公司曾谋求独立IPO。然而,结合公司战略、股东诉求和产业周期等因素,公司开始重新规划路径,转向并购市场。这一转变不仅受到VC、PE等投资机构诉求的主导,也反映了A股IPO退出政策调整的影响。

尽管IPO与并购市场之间存在一定的“跷跷板效应”,但有业内人士认为,这种效应未来可能趋向弱化。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指出,IPO与并购重组并非简单的此消彼长关系,而是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如今,A股并购市场的逻辑也在快速变化,核心驱动因素已变为产业逻辑。

在向“并购模式”切换的过程中,王欢所在公司也体验到与IPO路径的不同。一些上市公司更倾向于小额收购、现金并购,认为这更有利于补短板和实现产业协同。周茂华认为,无论是IPO还是并购整合,都已成为企业成长的重要手段,且变得更加理性务实。这一变化趋势有望使IPO节奏和并购活跃度之间的跷跷板效应趋向减弱。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