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文章分析了过去一年被动投资盛行的原因及主动投资面临的挑战,探讨了2025年主动投资如何反击的策略,包括提升投资能力、加强风险管理、优化服务和产品创新等。同时,文章还展望了2025年的市场环境及投资机会,重点关注了促消费、“人工智能+”等政策主线以及内需消费、创新药等方向。

2025年展望:主动投资在被动投资热潮中的反击策略

在过去的一年里,被动投资的光芒显著盖过了主动投资。在市场震荡加剧的背景下,曾经能大幅跑赢市场的主动权益类基金表现不尽如人意,而费率更低、投资组合更分散的指数基金则赢得了更多投资者的青睐。这一现象在新“国九条”发布后尤为明显,随着中证A500、上证科创板综合等核心宽基指数的推出,众多公募基金公司迅速响应,相继成立了ETF及其联接基金、普通指数基金、指数增强基金等相关产品,中证A500相关指数基金的场内外规模已突破3500亿元大关。

当前,指数投资的理念正逐渐深入人心,甚至一些私募等机构投资者也开始大手笔配置公募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在此背景下,主动投资面临着如何持续创造稳定的阿尔法(超额收益),并重新获取投资者信任的难题。多位主动投资管理人展望2025年的投资机遇时表示,尽管今年的投资难度可能会加大,但主动投资依然有机会创造更多的超额收益,他们纷纷将新一年的投资方向聚焦在科技、消费和医药等赛道上。

被动投资的盛行并非没有原因。在去年的“924”行情中,由于一些宽基指数的反弹力度相对更大,被动指数基金在同期大幅跑赢了主动权益类基金。数据显示,在2024年9月24日至10月8日期间,区间收益靠前的公募基金主要为跟踪北证50指数的指数基金以及金融科技主题ETF等,涨幅第一的主动权益类基金的区间收益比涨幅第一的被动指数基金少了近18个百分点。市场的波动加大使得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发生改变,能够捕捉贝塔的被动指数基金因此收获了不少投资者的青睐。

然而,主动投资并非没有亮点。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在2018年至2024年期间,主观股票多头策略产品的平均收益在多数年份都跑赢了同期沪深300指数。虽然2019年和2024年主观股票多头策略跑输沪深300指数,但其余年份均实现了超越。这表明,在长期来看,主动投资在某些阶段依然能够展现出其优势。

此外,主动权益类基金还具有复利投资的优势。一些成立10年以上的公募基金的复合收益率和阿尔法都相当可观。虽然由于贝塔的存在导致主动投资长期大幅跑赢的难度较大,但考虑到复利因素,主动投资每年跑赢几个点,累计起来的阿尔法也是相当可观的。因此,从拉长周期来看,主动管理可能优于被动管理。

面对当前被动投资的热度持续上升的趋势,主动投资要如何反击呢?首先,主动投资管理者需要提升投资能力,以更好的业绩获得市场关注。其次,加强风险管理,在市场震荡时有效保护投资者资产。最后,主动管理者还应从优化服务和产品创新的角度出发,满足不同投资者的个性化需求,同时降低管理成本,提供优质的投后服务等。此外,强化品牌建设、打造良好声誉以及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也是主动投资反击的重要策略。

对于2025年的市场环境,多位主动投资管理人表示乐观。他们认为,随着政策转向和国内利率下行通道的打开,国内权益市场有望迎来整体上行的趋势。这将对主动投资的不利因素逐渐弱化,优秀的主动投资管理人有望实现超额收益。同时,他们也意识到今年做主动投资的难度相较前几年可能会加大。内外宏观环境的不确定性可能带来市场波动,量化投资的迅猛发展也使得获得超额收益的难度增加。因此,主动投资管理者需要不断深化改革、探索创新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

在投资机会方面,主动投资管理人将重点关注促消费和“人工智能+”等政策主线以及上市公司特别是国有大行管理层对于信贷投放管理的表述。此外,内需消费、创新药、AI半导体以及新能源汽车等方向也是他们关注的重点。对于行业选择的考虑,应关注低估值蓝筹再结合配置行业景气度较高的行业如科技板块、消费板块等有政策支撑的超额收益行业。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