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期,两只AAA级银行转债通过不同方式完成摘牌,引发市场关注。苏州银行和中信银行分别通过强制赎回和到期兑付的方式处理转债,但转股率普遍较低。高评级转债规模持续收缩,投资者在布局转债市场时需关注权益市场表现和转债条款逻辑。

界面新闻记者 | 邹文榕

近期,两只AAA级银行转债通过不同方式完成“摘牌”,引发了市场的高度关注。在银行转债普遍转股困难的背景下,这一事件显得尤为重要。

1月21日晚间,苏州银行(002966.SZ)发布公告称,该行股票股价触发苏行转债的有条件赎回条款,该行将行使可转债提前赎回权,强制赎回全部未转股的“苏行转债”。至此,苏行转债成为2025年首支触发强赎的银行转债。根据安排,截至2025年3月6日收市后仍未转股的“苏行转债”将被强制赎回,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摘牌。

与此同时,中信转债也发布了可转债到期兑付暨摘牌提示性公告。中信转债将于3月3日到期,中信银行(601998.SH)将以111元/张(含税)的价格兑付给持有中信转债的投资者。截至3月3日收盘后仍未转股的可转债,也将被强制兑付。

Wind数据显示,苏州银行于2021年4月12日通过深交所公开发行了总额50亿元的“苏行转债”,而中信银行则在2019年3月4日公开发行4亿张“中信转债”,发行总额高达400亿元。尽管两银行转债的退出方式有所不同,但核心目的都是为了转股后实现核心一级资本的补充。

可转债的退出方式包括转股、回售、强赎和到期兑付四种。其中,转债强赎因能实现“发行人低成本融资”和“正股大涨促使投资者转股获利”的双赢局面,往往受到发行人和投资者的青睐。然而,自2023年以来,触发强赎的银行转债却寥寥无几。

除苏银转债和成银转债分别在2023年和2024年通过强赎完成“债转股”外,张行转债、苏农转债、无锡转债、江阴转债和光大转债5只银行转债均为到期兑付摘牌,转股率较低,漏损率较高。西南证券研究发展中心固收分析师杨杰峰指出,影响转债转股的主要变量之一是转债所对应的正股价格。

从银行转债角度看,银行板块估值长期压缩,截至2024年12月末,银行板块市净率仅为0.77倍,正股股价长期受压制,使得大多数普通投资者转股并无获利空间。同时,由于“转股价不得低于每股净资产”的限制,大多数银行转债也并无通过下修来促进转股的可能性。

尽管苏行转债本次成功触发强赎,推动了转债持有人转股,但截至1月23日收盘,苏行转债转股率仍未超过50%。而在当前存续的12只银行转债中,转股率超50%的也仅有中信转债一只。优美利投资总经理贺金龙表示,银行发行可转债规模往往较大,转股对于银行一级资本压力能够起到有效缓解和补充作用。转股率低则无法有效缓解这种压力,同时发行人的偿付压力也随之增大。

为了促进转债持有人转股,银行往往采取各种策略。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负责人曹源源分析道,近年来,在银行股价低迷、转债转股难度较大的情况下,银行一般会推动机构股东将持有的转债转股,或是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增持转债并转股的方式来促转债,以减轻到期赎回压力,实现补充核心一级资本的目的。

例如,2023年3月,光大银行曾引进中国华融(现已更名为中信金融资产/2799.HK)增持光大转债4286.81万张,占光大转债发行总量的14.29%。此后,在光大转债最后一个交易日,中国华融又申请实施将所持有的约1.40亿张光大转债(占光大转债发行总量的46.73%)进行转股。

此外,在本次苏行转债触发强赎以及中信转债发布到期兑付前,两家银行也均有大股东增持的消息。其中,2024年3月,中信银行第一大股东中国中信金融控股有限公司通过可转债转股的方式,将其持有的中信转债全部转换为该行A股普通股,转股股数为43.26亿股。苏州银行在今年1月8日也发布公告称,该行大股东苏州国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计划自2025年1月14日起6个月内,通过深交所交易系统以集中竞价交易或购买可转债转股的方式,合计增持不少于3亿元人民币。

曹源源还提到,随着红利资产受到市场青睐,银行也可以通过提高股息率来推动债券持有人转股,以分享银行长期稳定的分红收益。以中信转债为例,中信银行7.23%的股息率在银行转债中属于较高水平,在当前低利率、严重资产荒的情况下,通过转股分享银行较高的分红收益,对投资人也具有较大吸引力。

Wind数据显示,截至1月23日收盘,全市场AAA评级转债存续规模合计约2838亿元,与2023年末规模3714.51亿元相比,AAA级转债缩水已超800亿元。以银行转债为主的高评级转债是多数转债产品的重要底仓资产来源,而高评级转债规模持续收缩,可能会在一定范围内导致“资产荒”现象。

杨杰峰表示,一方面,可选标的减少可能加大投资难度、影响投资收益;另一方面,如部分产品选择中低评级转债作为仓位替代,那么对产品的回撤与流动性管理可能也将提出更高的要求。曹源源也提到,伴随2025年10月近500亿元浦发转债到期赎回,固收产品的底仓调整压力还将进一步加剧。

此外,杨杰峰还指出,AAA评级转债中有4只合计约619亿元将在2025年内到期。但从供给端来看,2025年以来仅1只、19亿元的AAA转债发行,发行与退出规模较为不平衡。曹源源认为,目前已通过股东大会的转债预案中,除西安银行(100亿元)和瑞丰银行(50亿元)两只银行转债以外,可考虑做底仓产品的还包括亿纬锂能(50亿元)、福能股份(39亿元)、中国广核(49亿元)、紫金矿业(100亿元)。但即使以上转债均在年内顺利发行,也难以弥补年内银行转债到期带来的较大缺口。

对于高等级转债市场规模收缩的原因,贺金龙分析称,除供给方面受到再融资政策收紧和上市公司发行意愿下降的影响外,权益市场能否触发提前强赎条款以及现存转债能否到期的规模也会对高等级转债规模的下降产生影响。

展望未来,在可转债净供给缩量的背景下,投资者该如何布局转债市场?杨杰峰认为,总体来看,转债市场基本锚定权益市场表现,对权益市场的基本关注仍为转债投资的“必修课”。当前随着海外大选扰动边际消退、国内基本面持续修复等利好消息驱动,转债市场有望在权益市场带动下开启新一轮上行行情,逢低布局仍值得推荐。

贺金龙则认为,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结构性轮动行情表现为主导,行业轮动和风格轮动较快,因此建议投资者均衡和分散配置可转债。同时,由于今年到期转债数量和规模较大,投资者亦可把握和跟踪转债的条款逻辑,从而获得条款博弈收益。

曹源源分析称,随着高等级转债规模收缩,预计存量高评级优质转债的价格和估值将因供需趋紧而抬升,同时转债ETF有望成为机构增配转债的重要选项。为此,转债ETF也可作为投资者规避点状风险、适时左侧布局的选项之一。但投资者在运用低价、双低策略时,仍需注意规避尾部高风险个券。

数据来源:wind、界面新闻整理

图源:wind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