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年报季资产减值:折射产业周期与运营压力
AI导读:
随着A股年报季的日益临近,上市公司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公告数量增多,资产减值成为影响部分上市公司业绩水平的关键因素,也折射出产业周期和公司运营状况。本文以锂电和光伏行业为例,深入分析了资产减值对业绩的冲击,以及其在观察产业技术迭代方面的作用。
随着A股年报季的日益临近,上市公司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公告数量显著增多,这一趋势不仅揭示了公司资产与运营层面的新动态,也成为投资者关注的重要焦点。
从全局视角审视,资产减值正逐步成为影响部分上市公司业绩水平的关键因素。具体而言,诸如在建工程、应收账款等减值项目,虽在资产负债表项目中得以体现,但其对上市公司当期损益的计入,却直接作用于利润表,进而对公司利润构成一定压力。这种资产减值的影响,无疑成为衡量公司业绩的重要考量。
深入分析发现,资产减值的主体既可能是上市公司母公司,如*ST龙津母公司拟计提的480万元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也可能是子公司,如蓝丰生化及其子公司对各类资产进行全面清查后,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合计减少本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约6800万元。这些减值准备,无一不反映出公司资产质量的真实状况。
进一步细分,A股公司近期披露的资产减值公告,涵盖了商誉、无形资产、开发支出、固定资产、存货、应收账款等多个资产类别。这些减值公告的发布,是上市公司基于谨慎性原则,根据公司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判断,并经过全面清查、减值测试、评估分析后,对存在减值迹象的相关资产确认资产减值损失的结果。从这一角度看,资产减值无疑成为产业周期和公司运营状况的折射镜。
以锂电行业为例,受产业下滑影响,多家锂电企业如天齐锂业、深圳新星、江特电机等,均发布公告计划进行资产减值,部分公司减值金额甚至达到10亿元级别。资产减值对业绩的冲击,在锂电行业表现得尤为明显。
此外,资产减值也成为观察产业技术迭代的重要窗口。在光伏行业,随着N型趋势的快速确立,技术改造带来的资产减值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此前PERC产能较高的光伏企业,面临更大的资产减值压力。再加上存货跌价等因素,部分光伏企业的业绩表现面临阶段性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个别企业在盈利增长无望或扭亏无望的背景下,也倾向于将各类减值集中计入特定年份的年报,以减轻未来经营压力。这种策略虽然短期内可能降低利润基数,但也为后续盈利修复提供了更大的弹性空间。
以光伏产业链为例,受价格波动影响,一些大厂都曾计提存货减值。尽管这反映了存货当期的真实价值,但跌价的存货在销售后,对应的减值准备会结转,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毛利。这种会计处理方式,不仅反映了公司财务状况的真实性,也为未来业绩变化提供了“弹簧床”。
综上所述,近期A股公司的资产减值现象,既是一项重要的会计处理,也折射出部分行业的竞争态势和运营压力。面对这一现状,上市公司需加速转型升级,走出内卷式恶性竞争,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