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公募基金2024年四季报显示,主动权益基金经理管理规模普遍缩水,百亿级人数不足80人,而被动指数基金逐渐崛起,管理规模大幅增长。业内人士认为,尽管被动投资势头强劲,但主动管理产品价值依然不可否认。

公募基金2024年四季报数据揭晓,揭示了主动权益与被动指数基金领域的深刻变革。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四季度末,百亿级主动权益基金经理人数已缩减至不足80人,确切数字为70余位,这一数字仅涵盖主要管理普通股票型和偏股混合型产品的基金经理,排除了专注于偏债、被动指数或量化管理领域的专家。与前几年相比,主动权益基金经理的“千亿俱乐部”已成历史,成员凋零,而“500亿俱乐部”也仅剩易方达基金的张坤一人坚守。

在主动权益领域,张坤以超过500亿的管理规模独领风骚,紧随其后的是景顺长城基金的刘彦春和中欧基金的葛兰,两人的管理规模均突破了400亿大关。此外,兴证全球基金的谢治宇、广发基金的刘格菘、易方达基金的萧楠、汇添富基金的胡昕炜以及中欧基金的周蔚文,他们的管理规模也均迈过了300亿的门槛。同时,华商基金的周海栋、易方达基金的陈皓、富国基金的朱少醒等基金经理,管理规模介于200亿至300亿之间,整体而言,管理规模超过200亿的基金经理共有18位。

另一方面,被动指数基金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崛起。数据显示,截至同一时期,华泰柏瑞沪深300ETF的规模已膨胀至超过3500亿,易方达沪深300ETF也达到了2400亿,而华夏沪深300ETF、嘉实沪深300ETF、华夏上证50ETF、南方中证500ETF的规模均超过了千亿大关。从基金经理层面来看,华泰柏瑞基金的柳军管理规模已超4400亿,易方达基金的余海燕更是突破了3700亿,此外,易方达基金的庞亚平、华夏基金的赵宗庭、徐猛以及易方达基金的成曦,他们的管理规模也都超过了2000亿,更有众多被动指数基金经理的管理规模迈入了千亿级别。

面对被动指数基金的强势崛起,主动权益投资的未来走向引发了广泛讨论。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被动投资的进攻态势难以遏制,随着市场竞争的白热化,众多基金公司纷纷加大指数产品的布局力度,各类细分行业主题指数成为竞争焦点。参考美国市场的发展轨迹,被动股票基金的规模已经超越了主动基金。对于国内市场而言,随着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和有效性的提升,主动基金获取超额收益的难度预计将进一步加大。同时,随着买方投顾的逐渐兴起,指数基金凭借其风格稳定、持仓透明及费用低廉等优势,有望吸引更多资金的流入。

然而,尽管主动权益投资在近年来的表现并不突出,但多位基金经理仍坚信主动管理产品的吸引力。他们指出,主动管理型基金遵循组合管理、分散配置的基本原则,有助于规避极端风险,并在中长期内展现投资价值。此外,主动权益基金的管理团队通过对所投资行业的深入研究和分析,能够发掘最有价值的投资机会,这是被动投资和量化投资所无法比拟的。在全面注册制时代,提升价值发现效率成为主动权益投资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其不会被取代的关键所在。

分析人士还指出,从海外市场的经验来看,主动管理型行业主题基金和指数基金各有其独特的市场定位和客户群体。对于追求稳定收益和低费用的投资者而言,指数基金可能更为合适;而对于愿意承担更高风险以追求更高收益的投资者来说,主动管理型行业主题基金则更具吸引力。

(图片及数据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