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部门联合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A股将迎来增量资金
AI导读:
近日,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旨在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政策举措将推动中长期资金加速进入A股市场,改善资金面状况,预计2025年A股市场将迎来由基本面驱动的积极行情。
近日,中央金融办、证监会、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该方案旨在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并在1月23日国新办发布会上得到了详细解读。
据券商人士分析,此政策举措将有效推动中长期资金加速进入A股市场,从而改善A股的资金面状况。预计中长期资金的入市节奏将进一步加快,这将极大增强资本市场的内在稳定性。展望2025年,A股市场有望迎来由基本面驱动的积极行情。
根据证监会1月22日的消息,该《实施方案》已经中央金融委员会审议同意并正式印发。证监会主席吴清在发布会上明确,未来三年内,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将每年至少增长10%。同时,对于商业保险资金,大型国有保险公司将从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第二批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也将在2025年上半年落实到位。
海通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吴信坤指出,随着《实施方案》的落地生效,中长期资金入市趋势将进一步巩固,资本市场资金供给与结构有望得到改善,A股市场将迎来更多增量资金。预计2025年,A股市场全年的增量资金规模有望达到2万亿元,其中被动资金和保险资金将成为入市的主力军。同时,A股ETF有望从长期资金中受益,保险资金的权益资产配置也将迎来较大的增量空间。
华安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经济学家郑小霞表示,按照2024年前11月的新增保费额计算,大型国有保险公司从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将带来约1700亿元的增量资金入市。这一系列政策举措预计每年将为A股市场带来数千亿元规模的长期稳定资金。
此外,《实施方案》还提出了一系列具体举措,以解决公募基金、商业保险资金、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卡点堵点问题。例如,对国有保险公司经营绩效全面实行三年以上的长周期考核,细化明确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五年以上、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三年以上长周期业绩考核机制等。
中信证券宏观与政策首席分析师杨帆认为,这些举措将有助于进一步加快中长期资金入市节奏,增强资本市场的内在稳定性。广发证券非银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陈福则表示,中长期资金入市有助于优化投资者结构,降低市场波动性和投机性,提振投资者信心,更好地发挥市场资源配置功能。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章俊指出,《实施方案》通过引导大型国有保险公司增加A股投资规模和实际比例、对国有保险公司经营绩效实行长周期考核等举措,既提升了保险资金的市场参与度,又确保了资金的长期稳定运作。这将有助于缓和资本市场的波动性,提供源源不断的长期资金支持,推动市场形成更加稳定的投资结构,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综上所述,随着政策引导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以及货币政策进一步发力等因素的影响,流动性环境有望不断改善。展望2025年,A股市场有望迎来由基本面驱动的积极行情。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图片及链接信息保持不变)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