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融资新规下十余家公司终止定增,全年规模缩水几成定局
AI导读:
沪深交易所优化再融资监管后,十余家上市公司宣布终止定增事项,全年再融资规模同比缩水几成定局。新规带来再融资市场规范化、合理化和透明化,但也限制了部分企业的融资行为。
自沪深交易所推出优化再融资监管的五项具体措施以来,市场反应显著,已有超过十家上市公司宣布终止定增计划,其中包括多个百亿级大额项目。这些终止的项目普遍因无法满足再融资新规的要求而搁浅。
从全年数据来看,再融资市场呈现出明显的收缩态势。截至12月初,年内再融资规模尚未突破6000亿元大关,与去年同期相比,缩水几乎已成定局。
定增终止潮涌现
12月5日晚,三湘印象发布公告称,其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审核已被深交所终止。此前,该公司已召开董事会和监事会会议,审议通过了终止2022年度定增计划并重新筹划2023年度定增的议案。同样在12月初,立讯精密也宣布终止了135亿元的定增计划,成为新规发布后预计募资金额最高的终止项目。此外,龙净环保、云天化等公司也相继公告终止定增。
据统计,自11月8日沪深交易所发布优化再融资监管安排以来,已有至少16家公司宣布终止定增计划,其中不乏巨额定增项目。
从行业分布来看,农林牧渔、电子等行业成为终止定增的“重灾区”。农林牧渔领域共有3家公司终止定增,包括罗牛山、永安林业、保龄宝等;电子行业则有立讯精密、传艺科技等2家公司终止定增。
再融资新规严把关
11月8日,沪深交易所发布的优化再融资监管安排的五项措施,旨在进一步规范再融资行为。具体措施包括严格限制破发、破净公司再融资,从严把控连续亏损企业融资间隔期,对财务性投资比例较高的公司调减再融资募集资金金额,从严把关前募资金使用,以及严格把关再融资募集资金主要投向主业的相关要求。
这些措施的实施,意味着未来破发、破净企业、连续亏损企业、财务性投资比例较高企业、前次募集资金未使用完毕企业及热衷跨界投资、多元化投资的企业再融资行为将受到限制。
广西大学副校长田利辉表示,再融资新规的出台带来了再融资市场的规范化、合理化和透明化,有助于引导市场资金更加理性地投资,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盘和林也认为,新规抬高了再融资门槛,客观上减少了股票供应量,有利于保护市场流动性。
再融资市场面临挑战与机遇
从今年以来的情况来看,再融资市场整体热度略高于IPO市场,但自9月以来,A股再融资金额同比出现了较大下滑。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8日,今年以来A股增发募集资金为5559.88亿元,配股募集资金为132.45亿元,再融资规模合计超5692亿元。与去年相比,再融资市场规模同比缩水几乎成为定局。
面对再融资市场的收缩态势,田利辉指出,收紧股权融资标准会限制上市公司的融资渠道和融资能力,增加公司的债务负担和财务风险。对于券商机构来说,收紧股权融资标准可能会影响其业务量和收入。
然而,盘和林认为,融资市场松紧既要看监管也要看流动性。在当前资本市场流动性并不支持扩大再融资的背景下,收紧是必然选择。对于再融资市场的未来发展,田利辉表示,受多种因素影响,再融资市场可能呈现市场规模有序扩大、融资方式多元创新发展、监管体制规范透明提升的趋势。
(图片来源:网络)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