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型储能快速发展,技术创新取得显著突破
AI导读:
中国新型储能快速发展,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技术创新不断取得突破,有力促进新能源开发消纳,服务“双碳”战略实施。
在1月23日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副司长边广琦透露了中国新型储能领域的迅猛发展态势。据其介绍,截至2024年底,全国范围内已建成并投入运营的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到了惊人的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这一数字约为“十三五”末装机规模的20倍,且与2023年底相比,实现了超过130%的增长。
从单站装机规模的角度观察,新型储能电站正逐步展现出集中式、大型化的发展趋势。截至2024年底,10万千瓦及以上项目的装机占比高达62.3%,与2023年相比提升了约10个百分点;1万至10万千瓦项目的装机占比为32.8%;而不足1万千瓦项目的装机占比则仅为4.9%。
在储能时长方面,4小时及以上的新型储能电站项目数量逐步增加,其装机占比达到15.4%,较2023年底提高了约3个百分点;2至4小时项目的装机占比为71.2%;不足2小时项目的装机占比则为13.4%。
随着新型储能的快速发展,技术创新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突破。国家能源局通过公告形式发布了新型储能试点项目和第四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持续推动智能电网重大专项和储能相关重点研发计划的实施,不断完善标准体系,有力地促进了新型储能技术的创新应用。值得一提的是,30万千瓦级的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已成功建成投产,这不仅推动了国产化大容量空气压缩机、透平装备的研发应用,还使我国在压缩空气储能技术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此外,钠离子电池储能项目也已落地,进一步深化了大型钠离子储能电站的应用探索。同时,多地已成功建成构网型储能项目,这些项目有效提升了新型储能支撑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能力。
边广琦强调,新型储能在新型电力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性作用,有力促进了新能源的开发与消纳,服务于“双碳”战略的实施,这已成为社会共识。同时,新型储能产业的发展在全方位上带动了产业创新、扩大内需、人才培养以及国际合作。
数据显示,新型储能具有布局灵活、建设周期短、应用场景广泛的特点。自“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新型储能直接带动了近两千亿元的项目投资,促进了产业集群的打造,成为经济发展中的绿色新“引擎”。
边广琦还透露,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国家能源局将认真总结前阶段新型储能的发展经验,系统谋划“十五五”期间新型储能的发展蓝图;同时,将加大力度推动新型储能的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此外,还将推进完善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引导产业健康发展;最后,还将推动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助力中国企业更好地“走出去”。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