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微短剧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24年市场规模预计达504.4亿元,同比增长34.90%。本文探讨了微短剧行业的新趋势、新机遇与挑战,包括主流平台加速精品化进程、强强联手形成头部效应、出海变现成为新方向以及文旅微短剧的发展等。

深度观察:微短剧行业的崛起与变革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人们的娱乐消费习惯发生了深刻变化。微短剧作为一种新兴的影视形式,凭借其短小精悍、节奏紧凑的特点,迅速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近日,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发布的一组数据更是引发了广泛关注,据预估,2024年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将达504.4亿元,同比增长34.90%,并有望在2027年突破千亿元大关,这一数据无疑为微短剧行业的未来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自2024年下半年以来,微短剧行业进入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一场“优胜劣汰”的洗牌悄然展开。进入2025年,微短剧行业呈现出多项新趋势。各大平台从过去的竞争走向合作,共同探索精品化之路,同时积极试水与文旅产业的跨界融合,实现正能量传播。在商业化方面,微短剧行业也逐步从单一的猎奇、“抓马”内容吸引用户付费模式,向以广告营销为主的多元化变现模式转变,行业“头部”聚集效应日益明显,“出海”掘金成为新的增长曲线。

趋势一:主流微短剧平台加速精品化进程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讲师彭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微短剧无疑是最近这两年中国影视行业发展中的最大亮点。”然而,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内容同质化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为此,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出台了一系列监管政策,加强了对微短剧的备案和片名审核工作,推动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在政策的引导下,主流的微短剧平台纷纷加速精品化进程。去年由红果短剧制作的《锦衣巷》和快手星芒短剧独播的《澳门故事》等作品,凭借高质量的制作和深刻的文化内涵,赢得了观众和业界的一致好评。专业影视团队的加入、精品化创作的推动以及高质量作品的涌现,成为微短剧行业精品化之路的关键要素。

趋势二:强强联手,“头部”效应逐渐显现

微短剧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大量观众,用户规模持续攀升。据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发布的《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显示,截至2024年6月,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已达5.76亿人,占整体网民的52.4%。随着用户规模的扩大,微短剧的“吸金”能力也不断提升。

面对微短剧市场的巨大潜力,众多长视频平台纷纷加入竞争行列。腾讯视频、爱奇艺、芒果TV、阅文集团等大规模进入短剧“赛道”,通过合作共创、联合开发等方式,推动微短剧行业的繁荣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头部”平台、“头部”制作机构逐渐浮现,形成了显著的“头部”效应。

趋势三:“出海”成微短剧平台变现新方向

随着内容制作成本的提升和更多品牌方的入局,微短剧的商业模式也发生了深刻变化。由最初的IAP(应用内购买)模式,逐渐发展出了IAA(应用内广告)、IAAP(IAA+IAP混合变现)两种新的商业模式。其中,IAA模式在微短剧市场中的占比不断提升,成为主要的盈利方式之一。

在海外市场方面,我国微短剧同样展现出了强大的魅力和“吸金”能力。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8月,头部海外微短剧2024年App的累计下载量达1.62亿次。其中,DramaBox、ShortTV和ReelShort三家国内应用下载量领跑市场,许多海外用户通过微短剧对中国元素、中国生活产生了浓厚兴趣。这一趋势不仅为众多中腰部微短剧平台找到了新的出路,也进一步提升了我国微短剧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趋势四:文旅微短剧“出圈”靠“情绪价值”

在微短剧行业的创新发展中,“微短剧+旅游”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通过实施“微短剧+”行动计划,推动微短剧与旅游、法律、品牌、经典、科普、非遗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创作出了一批具有引领作用和创新价值的重点微短剧。

以黄山风景区首部微短剧《铁拳无敌杨芊芊》为例,该剧不仅吸引了大量观众的目光,还成功带动了黄山旅游的热度。此外,《我的归途有风》等文旅微短剧也凭借其紧凑的剧情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了人们对取景地的向往和热爱。然而,文旅微短剧要真正“出圈”,还需要在故事性和情绪价值上下功夫,同时结合美食、住宿等牵引因素,提升观众的观剧体验。

行业思考:持续“长红”关键在内容与创意

微短剧行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内容与创意的支撑。只有具备优质的内容和多样的创意,才能吸引观众的眼球并赢得市场的认可。因此,微短剧平台需要深耕本土化内容创作并加强优质内容的传播意识,创作出具有跨文化共鸣的故事脉络和承载中国价值观念的主题立意。

同时,随着国家对外传播战略的深入实施,微短剧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也需要积极向海外拓展市场。通过提升内容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讲述好中国故事并传递好中国声音,让优质的内容“走出去”并赢得国际市场的认可和喜爱。

微短剧海报

(文章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