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最新公募基金2024年四季报数据显示,被动指数基金规模首次超越主动权益类基金,成为市场重要增量资金来源。ETF规模持续扩张,长线资金借道指数基金入市,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最新出炉的公募基金2024年四季报数据揭示,截至2024年底,被动指数基金规模历史性突破,首次超越了主动权益类基金,标志着其已成为市场资金增量的重要源泉。这一趋势预示着被动投资理念正逐步深入人心。

根据天相投顾的统计数据,截至2024年底,被动指数基金的规模达到了3.96万亿元,相比之下,主动权益类基金的规模为3.44万亿元,被动指数基金实现了对主动权益类基金的规模超越。这一里程碑式的转变,反映了投资者对被动投资策略的日益青睐。

进入2025年,资金继续大量涌入ETF市场。据Choice数据测算,自年初至1月22日,股票ETF的净申购额已超过330亿元。从新发基金的情况来看,指数基金新发规模合计超过170亿元,其中多只指数基金的发行规模更是超过了10亿元。

目前,市场上仍有众多指数基金正在发行或等待发行,有望为市场带来更多的增量资金。Choice数据显示,当前共有7只指数基金正在发行中,另有5只指数基金即将发行。此外,在1月22日,首批12只科创综指ETF已获批,预计很快将启动发行。

指数化浪潮已在全球范围内兴起,ETF规模持续扩张。截至2024年底,全球ETF规模已突破15万亿美元。中证指数有限公司表示,中国的指数化投资正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截至2024年底,我国ETF规模约为3.5万亿元,近三年复合增长率超过60%,增速高于同期的欧美市场。这主要得益于中证A系列特色宽基指数的引领,以及聚焦新质生产力、国资央企等主题的指数产品的快速增长。

指数基金已成为长线资金入市的重要渠道。公募基金2024年四季报显示,截至2024年底,仅中央汇金持有的4只沪深300ETF和华夏上证50ETF的总市值就高达7850亿元。今年以来上市的多只ETF中,也频繁出现长线资金的身影。例如,融通中证A500ETF的上市交易公告书显示,截至1月16日,机构投资者持有基金份额占基金总份额的比例为58%,其中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有5亿元。

华安基金总经理助理许之彦表示:“从全球范围来看,ETF是一个非常好的资产配置工具。海外的养老金、企业年金等长期资金都倾向于配置ETF。在国内,中央汇金、一些大型保险公司也会大量购买ETF。”此外,去年12月,首批85只权益类指数基金被纳入个人养老金投资产品目录,这有助于吸引更多中长期增量资金通过指数基金进入资本市场。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规模的持续增加,被动指数基金已成为稳定市场的重要力量。海通证券指出,随着政策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A股ETF有望受益于长期资金的配置型力量,为市场提供更为稳定的资金支持。

从行业的最新发展态势来看,指数基金呈现出密集上报、快速获批、火速发行的特点。以上证180ETF为例,2024年11月21日,华泰柏瑞基金、鹏华基金、南方基金、天弘基金、平安基金、兴业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集体上报了上证180ETF,并在11月29日获批。12月,多只基金即宣告成立。类似的还有科创综指ETF,2025年1月13日,首批12只科创综指ETF正式上报,1月22日即获批。

从产品发展来看,创新型指数基金备受市场青睐,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中证A500指数作为新“国九条”发布后编制的第一只重要宽基指数,截至1月22日,已有26只中证A500ETF上市,规模合计超过2600亿元。中国证监会官网显示,已有超过120只中证A500指数相关基金上报。

中证指数有限公司认为,随着A股市场有效性的持续提升,未来宽基指数产品的吸引力将进一步增强。许之彦判断,ETF作为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成果,随着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对ETF的接受度不断提高,其未来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0万亿元。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