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特朗普新经济政策体系包括减税、提高关税、驱逐非法移民和低利率等措施,虽促进经济增长与就业,但可能引发通货膨胀风险。据预测,这些政策可能导致美国通胀率大幅上升。减税导致公共收入流失,关税推高国内物价,驱逐非法移民影响就业市场,低利率政策加剧通胀黏性。

特朗普新经济政策体系,包括减免所得税、提高进口关税、驱逐非法移民以及实施低利率等措施,虽然对经济增长与就业产生了正面激励,但也可能引发通货膨胀的风险。据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报告预测,这些政策可能导致美国通胀率在2026年飙升至6%至9.3%之间,远超无此政策时的1.9%基线预测。长期来看,密歇根大学发布的5年期通胀预期终值调查读数已升至3.2%,突破近年来的波动区间,直逼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峰值。

减税政策是特朗普新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第一任期将企业所得税税率从35%降至21%,并对个人所得税实施暂时性减税的基础上,特朗普在第二任期计划进一步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至20%或15%。同时,他打算延长即将于2025年底到期的个人所得税减税政策,并倾向于将其永久化。此外,特朗普还计划对加班费、小费等收入提供免税支持。这些减税措施旨在增加家庭收入,刺激消费,降低企业经营成本,进而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然而,这也可能引发需求拉上式通胀,推动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导致原材料、燃料等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劳动力需求增加,工资上涨预期增强,最终可能形成工资-物价上涨的螺旋机制。减税还可能导致公共收入流失,加剧美国政府财政赤字,迫使特朗普增大国债发行规模,进一步稀释美元信用,引发物价上涨。

提高关税政策是特朗普新经济政策的另一大支柱。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预测,特朗普的减税政策将在未来十年减少7.8万亿美元的税收。为了弥补这一收入损失,特朗普希望通过关税取代联邦所得税,使进口关税成为政府的主要税收来源。然而,关税实质上是对美国消费者征税,高额关税将推高国内物价。据安联保险公司研究估计,特朗普全面实施关税改革将使美国实际关税税率从目前的2.3%升至17.7%,创1934年以来新高。高盛的分析也指出,普遍征收10%的关税可能使美国通胀率升至3%,并将核心个人消费支出通胀率抬高0.9—1.2个百分点。若对中国商品征收60%关税,进口商品价格将上涨11%,对应CPI上涨1.9个百分点。

特朗普在第二任期内对驱逐非法移民的政策筹谋更为积极。他计划依靠紧急状态下的权力以及州和地方领导人来实施驱逐计划,甚至可能动用军队,开启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手段最强硬的非法移民驱逐行动。目前,美国约有1130万非法移民,占移民人口的23%,占总人口的3.3%。其中,约830万人为劳动力人口,占移民劳动力人口的28%,占美国劳动力人口的5%。非法移民对美国就业市场贡献显著,最近几年美国国内的就业增长主要来源于外国出生的工人。因此,驱逐非法移民可能导致多达一百万个难以填补的潜在职位空缺,增加企业用工成本。

在低利率货币政策方面,尽管美国通货膨胀今年以来出现缓解趋势,美联储也开始“渐渐降息”,但特朗普认为降息速度太慢,利率应大幅降低。目前,美国消费者物价水平仍在向2%的政策目标靠近,但通胀仍具有一定黏性。税收减免、提高关税以及驱逐非法移民等措施可能构成通胀未来再度上行的综合力量。

综上所述,特朗普新经济政策体系在促进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同时,也带来了通货膨胀的风险。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应密切关注这些政策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本版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