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长期资金入市加速,公募基金业迎来重大改革
AI导读:
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介绍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相关情况。证监会主席吴清介绍公募基金业发展改革等问题,描绘具体路径。未来三年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将增长,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落地。公募基金费率改革、权益基金发展等成为重点。
2025年1月2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详细介绍了中国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情况。会上,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深入阐述了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具体措施,并就公募基金业的发展改革问题,包括公募基金费率改革、权益基金发展、产品创新及监管分类评价等方面,描绘了清晰的发展蓝图。
吴清主席明确表示,根据《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未来三年内,公募基金持有A股的流通市值将力争实现每年至少10%的增长。同时,大型国有保险公司也将被鼓励从2025年起,将每年新增保费的30%投资于A股市场。此外,第二批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的落地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预计将于2025年上半年全面完成。
博时基金宏观策略部策略研究员夏仕霖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方案》是对2024年9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关于提振资本市场、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稳住楼市股市”等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的深入贯彻和具体落实。该方案旨在引导商业保险资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职)业年金基金、公募基金等五大类中长期资金进一步加大入市力度,从而优化资本市场投资生态,推动规模可观的增量资金入市。
此次新闻发布会还重点讨论了公募基金的发展改革问题,涉及费率改革、监管分类评价等多个方面。其中,持续推动降费成为一大亮点。据悉,从2025年起,基金销售费率将进一步降低,预计每年可为投资者节约高达450亿元的费用。同时,大力发展权益基金、加大中低波动型产品创新力度、实现浮动费率产品试点转常规等措施也将同步推进。此外,强化监管分类评价引导、提高权益类基金规模占比和长期业绩等指标在监管分类评价中的权重、坚决纠治“高换手率”“风格漂移”等过度投机行为、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等也是此次改革的重要内容。
中欧基金对此表示,监管部门通过优化各类型产品的中长期收益率加分指标来评估基金管理人的长期投资能力,这反映了监管机构对基金管理人能力的全面考量。同时,“引导基金公司将每年利润的一定比例自购旗下权益类基金”的措施更能实现基金公司与持有人利益的绑定,有助于行业的长远发展。
(图片及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